2025年1~3月重庆地区园林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及防控信息汇总
(1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重庆401329;2川渝共建乡土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29)
依据国家气候中心所提供的数据,2025年春季我市天气状况以多云及阴天为主,其间不时出现晴朗及小雨天气。春季植物保护工作的核心在于控制越冬害虫的数量以及病原菌的传播源,这对于减少全年度病虫害的发生率具有决定性意义。本院基于历年病虫害发生的数据,对中心城区及周边县市的39个监测点进行了病虫害调查,并对1月至3月期间我市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总结。现将春季我市园林植物易感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详尽阐述如下,建议各管理部门及单位根据当前的天气状况,做好春季园林病虫害的防控工作。
第一章虫害
(一)刺吸类害虫
1.1绣线菊蚜Aphiscitricola VanderGoot
寄主:木春菊、海桐、榆叶梅、樱、海棠、桃树等植物。
危害特征:群集伤害嫩叶、嫩梢、花蕾等部位,以致花卉畸形,叶片背面不规则地皱缩、卷曲、脱落、花蕾变形、花朵减少或变小,甚至全株枯萎,以致死亡。且该虫分泌的蜜露可覆盖叶片表面,引起煤污病危害。
图1 绣线菊蚜危害
防治建议:(1)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1%噻虫嗪悬浮剂或5%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增效剂;(2)释放瓢虫、蚜茧蜂等天敌,实现长效控制。
1.2蚊母新胸蚜Neothoracaphisyanonis Matsumura
寄主:蚊母、中华蚊母树。
危害特征:该虫为转主寄生害虫,幼虫期在蚊母上寄生,后迁移至槲栎、白栎、槲树等植物上完成其他生命周期。该虫主要刺吸寄主植物新叶,植株被害后在虫体四周隆起,逐渐将虫体包埋形成虫瘿,造成寄主植物生长衰弱,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图2虫瘿
防治建议:可用21%噻虫嗪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5%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喷施。
1.3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ficorum Mar
寄主:小叶榕。
危害特征:该害虫常危害榕树嫩叶,致使叶片失绿、发红,内卷成“饺子状”。该虫以锉吸式口器刺破叶片表皮,口针插入组织内吸取汁液,受害叶片向内折成“饺子状”虫瘿,内有数十头至上百头成虫和若虫吸食,常在虫瘿表面留有成片的红褐色取食斑点,影响光合作用和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且该虫口器可蜇人,引起皮肤瘙痒过敏等不适反应,影响市民身体健康。该虫在重庆1年发生8~9代,每月持续发生,有世代重叠现象。
图3榕管蓟马“饺子”危害状
防治建议:(1)对虫瘿进行人工清除,降低后期虫口数量;(2)在蓟马发生高峰期(4~5月),虫瘿尚未大量出现时,喷施内吸性杀虫剂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30%噻虫嗪悬浮剂4000倍液。
1.4石楠木虱Psyllidae
寄主:红叶石楠。
危害特征:以成虫刺吸危害,若虫能分泌出大量蜡絮,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同时若虫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使石楠遭受双重危害,影响观赏效果。初孵若虫由枝条、叶柄爬至嫩叶背面、中部叶脉两侧刺吸危害。一般5只至20只群集在一起,互相借助蜡质覆盖虫体。石楠木虱的发生与风力大小有关,风可以帮助若虫、成虫扩散迁移危害。
图4石楠木虱若虫
防治建议:使用30%噻虫嗪悬浮剂4000倍液,4.5%联苯菊酯水乳剂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微乳剂2000倍液喷雾。
1.5樟个木虱Triozacamphorae Sasaki
寄主:香樟、天竺桂。
危害特征:樟个木虱一年发生1~3代,以若虫在受害叶背虫瘿内越冬。3月下旬至4月越冬代羽化,4月上旬在春梢上始见卵和第1代若虫,初孵若虫固定在叶背吸取液汁危害,受害后叶片出现黄绿色椭圆形小突起,随着虫龄增长,突起逐渐形成深紫红色虫瘿,成虫亦在嫩芽、嫩叶吸汁,被害处出现褐色小斑点,樟树受害后叶片扭曲变形、脱落,树势衰弱。预计4下旬危害将更为明显。
防治建议:应注意防治第1代若虫,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等。
图5樟个木虱天竺桂危害状及其若虫
(二)食叶类害虫
2.1褐斑白蚕蛾Ocinarabrunnea Will
寄主:黄葛树、小叶榕。
危害特征:现阶段黄葛树、小叶榕上褐斑白蚕蛾正处于第2代害虫危害初期,龄期多处于2~3龄。褐斑白蚕蛾寄主以桑科榕属植物为主,小叶榕和黄葛树均为受害植物,该虫取食叶片造成叶面孔刻,危害最严重时整株叶片可被吃光。
图6褐斑白蚕蛾危害状
防治建议:(1)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2)施用8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乳油800~1000倍液、100亿孢子/毫升绿僵菌油悬浮剂6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2000倍液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2.2杜鹃三节叶蜂ArgeSimilis Vollenhove
寄主:杜鹃。
危害特征:该虫为杜鹃科植物重要害虫,在重庆地区一年发生6~7代,幼虫共5龄,具有暴发性、暴食性的特点,1、2龄幼虫群集取食,食量较小,3龄以后幼虫开始分散为害,食量大增。幼虫取食时从近叶柄基部叶缘开始,逐渐将叶食尽,仅留主脉及部分叶尖,形成秃枝,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效果。现阶段该虫为成虫期。
图7 杜鹃三节叶蜂幼虫及其危害状
防治建议:杜鹃三节叶蜂多发生在杂草丛生的地方。每年春夏间当杜鹃谢花后,进行适当修剪、清除杂草,既利于杜鹃生长和美观,又可除去大部分卵和低龄幼虫。幼虫可选择喷施6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00~400倍液、5%甲维盐微乳剂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剂5000倍液等农药进行有效防控。
(三)蛀干类害虫
3.1白蚁科Termitidae
寄主:多种园林乔木。
危害特征:该虫以树木木质、纤维素为食物。树木受白蚁危害后组织损坏、腐烂,树冠逐渐稀疏,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天牛幼虫蛀食和其他病虫危害,严重时造成全株死亡,受害树木有折断风险。白蚁全年均有发生。重庆市主要的白蚁种类有:黑胸散白蚁、台湾乳白蚁和黑翅土白蚁。
图8 白蚁泥道
防治建议:(1)白蚁婚飞期可在傍晚进行灯光诱杀有翅成虫;(2)对可见虫道可选用专用白蚁药剂(有效成分为氟虫腈)进行喷粉或使用联苯菊酯灌根防控。
3.2拟木蠹蛾科Metarbelidae
寄主:杜英、红枫、银杏、天竺桂、紫薇、黄葛树。
危害特征:该虫以幼虫蛀入树干韧皮部为害,尤以树干分叉或枝干接连处受害严重。幼虫以粪便、树皮碎屑等结网在树皮上形成蛀道,白天在蛀道内活动,傍晚时啃食树皮,严重威胁树木健康生长,破坏园林景观。
图9 拟木蠹蛾危害状
防治建议:(1)应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成虫;(2)幼虫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2500倍液或5%甲维盐微乳剂3000倍液喷施;(3)发生量较少时可采用人工清除虫道,钩杀活虫。
第二章 病害
1.菟丝子 CuscutaL.
寄主:黄葛树、小叶榕、重阳木、假连翘、天竺桂、红花檵木、迎春、鹅掌柴、海桐、木槿、杜鹃花、蔷薇、六月雪、桂花、牡丹、珊瑚树、鸡爪槭、冬青、女贞等。
危害特征:菟丝子属一年生寄生草本,喜高温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遇到适宜寄主就缠绕在植株上,在接触处形成吸根伸入寄主,吸根进入寄主组织后部分组织分化为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自寄主吸取养分和水分。园林植物受其寄生危害,轻则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效果,重则致植物死亡。
图10 菟丝子危害状
防治建议:(1)对菟丝子造成的危害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发现后要及时报告;(2)对局部危害的菟丝子要及时进行修剪和清除,并把修剪后的枝条及菟丝子妥善处理,不能造成二次扩散;对在陡坡、行道树或侵染面积较大的菟丝子在确保寄主安全的情况下可采用防除菟丝子专用药剂进行防除,以提高防除效果。
2.白粉病Powderymildew
寄主:十大功劳、月季、紫薇等。
危害特征:白粉病危害初期为放射状白色菌丝层、后期呈白色粉末状,并覆盖全叶,影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造成植株衰弱。
图11白粉病危害十大功劳
防治建议:(1)发病初期可施用12.5%腈菌唑乳油1500~20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00~2000倍液等杀菌剂;(2)防控药物应注意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3.黄化病Yellowleafdisease
寄主:多种园林植物均会发生黄化。
危害特征:发病初期植株嫩梢首先出现黄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嫩叶叶脉间叶肉发黄,叶脉及叶脉处叶肉仍为绿色,产生黄绿相间现象;随着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减弱,逐渐扩展到全株树冠叶片变黄,进而变薄发白;叶片从叶尖和叶缘由苍白色变褐色焦枯,导致落叶而枯死;发病严重的植株从梢头开始枯死,逐渐向下发展,最后导致全株叶片焦枯脱落而枯死。
图12黄化
防治建议:当季采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对树冠进行喷雾,采用螯合铁和氨基酸微量元素对树干进行输液;秋季将铁肥+腐殖土+复合肥+微量元素混合后穴施或沟施。
重庆市中心城区城市绿地农药使用白名单(2025年第一季度)
农药名称 | 防治目标 | 使用方法 | 农药简介及毒性 |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 绣线菊蚜、榕管蓟马、樟个木虱 | 2000~3000倍液喷施 | 吡虫啉是一种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内吸作用,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效果显著。毒性较低,但仍需注意防护,避免接触皮肤和误食。对蜜蜂有一定毒性。 |
21%噻虫嗪悬浮剂 | 绣线菊蚜、蚊母新胸蚜、榕管蓟马、樟个木虱 | 3000~4000倍液喷施 | 噻虫嗪是新烟碱类杀虫剂,内吸性强,对刺吸式害虫高效。对蜜蜂有一定毒性,使用时需避免在蜜蜂活动高峰期喷施。 |
5%啶虫脒乳油 | 绣线菊蚜、蚊母新胸蚜、樟个木虱 | 2000~3000倍液喷施 | 吡啶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内吸作用,对蚜虫等刺吸式害虫有效。毒性较低,但仍需注意防护。对蜜蜂有一定毒性。 |
22.4%螺虫乙酯悬浮剂 | 4000~5000倍液喷施 | 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可有效防治蚜虫、蓟马、木虱、粉蚧、粉虱和介壳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对鱼中等毒,应避免污染水域环境 | |
4.5%联苯菊酯水乳剂 | 石楠木虱、拟木蠹蛾、褐斑白蚕蛾、白蚁 | 1500倍液喷雾、白蚁200倍液灌根 |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多种害虫有效。对蜜蜂和鱼类有一定毒性,需注意使用环境。 |
1.8%阿维菌素微乳剂 | 石楠木虱、拟木蠹蛾、褐斑白蚕蛾 | 2000倍液喷雾 | 阿维菌素是一种微生物源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多种害虫和螨类有效。对蜜蜂和水生生物毒性较高,需注意使用方法。 |
5%甲维盐微乳剂 | 3000倍液喷施 | 甲维盐是一种半合成抗生素类杀虫剂,对多种害虫高效,毒性较低,对环境友好。 | |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 绣线菊蚜、蚊母新胸蚜、樟个木虱 | 2000~3000倍液喷施 | 吡蚜酮是一种吡啶甲酰胺类杀虫剂,通过干扰害虫取食行为起作用。对刺吸式害虫高效,毒性较低。 |
2.5%溴氰菊酯乳油 | 褐斑白蚕蛾、杜鹃三节叶蜂 | 3000~5000倍液喷施 |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多种害虫有效。对蜜蜂和鱼类毒性较高,需注意使用环境。 |
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 褐斑白蚕蛾、拟木蠹蛾 | 1000~2000倍液喷施 |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多种害虫有效。对蜜蜂和鱼类毒性较高,需注意使用环境。 |
100亿孢子/毫升绿僵菌油悬浮剂 | 600倍液喷施 | 绿僵菌是一种真菌类生物农药,通过感染害虫致死,对环境友好,无毒性。 | |
25%灭幼脲悬浮剂 | 2000倍液喷施 | 灭幼脲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通过干扰昆虫蜕皮起作用,对环境友好,毒性较低。 | |
6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 | 杜鹃三节叶蜂 | 200~400倍液喷施 | 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微生物源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幼虫高效,对环境友好,无毒性。 |
0.5%氟虫腈粉剂 | 白蚁 | 喷粉 | 氟虫腈是一种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对白蚁等害虫高效,但对蜜蜂和水生生物毒性较高,需注意使用环境。 |
12.5%腈菌唑乳油 | 白粉病 | 1500~2000倍液喷施 | 腈菌唑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对白粉病等真菌病害有效,毒性较低。 |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 1500~2000倍液喷施 | 三唑酮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对白粉病等真菌病害有效,毒性较低。 | |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 1000~2000倍液喷施 |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是一种广谱、高效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可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真菌病害,如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同时促进植物生长,但需注意对蜜蜂和鱼类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应避免在敏感环境施用。 |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在人流车流密度大的城市园林中使用农药,需注意作业时间、作业方法、药剂选择等方面,严格按照产品使用方法进行作业,尽最大可能降低化学药剂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此外还应注意:
①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进行作业,穿长裤、长褂、戴胶皮手套、口罩、风镜等,尽量不使皮肤外露;施药后及时洗澡、更换衣服;若中毒不适,应及时就医。
②避免高温、雨天及下雨前作业,一般选择清晨10点前或傍晚16点后进行施药,部分商圈、公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人、车流量较小时作业。
③尽量使用有效低浓度,防止浓度过高对环境造成次生污染,对树木产生药害。
④妥善保管药剂、药械,专库存放、专人看管;农药使用量应提前做好规划,避免剩余药剂的浪费,使用未尽的药剂应妥善处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主办: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承办:重庆立意园林咨询有限公司
- 学会电话:(023)68801472 63673736 63673738 63892447QQ:944865067
- 地址:重庆菜袁路205号世纪花城A栋3楼
- 渝ICP备11002947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