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园林科技 >> 科普知识 >> 正文

园林科普丨垃圾变宝藏:公园里的创意再生艺术

作者: 时间:2025-3-19 阅读次数:443

漫步在城市公园中,你是否注意过那些别具匠心的景观?旧轮胎改造的彩虹花坛、废木拼接的蝴蝶长椅,又或许是玻璃碎片拼成的光影雕塑。这些充满创意的装置,为公园增添了艺术气息,它们的“前世”却是人们丢弃的垃圾。垃圾分类不再只是环保责任的体现,更成为城市美学的灵感源泉,当废弃物与艺术相遇,公园正在书写一部“变废为宝”的绿色童话。

 图片 1.jpg

图源:pinterest网

01.当垃圾遇上艺术——公园里的创意再生案例

玻璃瓶的“光影重生”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的ChicanoPark,艺术家使用回收玻璃瓶和陶瓷碎片创作了大型马赛克壁画。这些材料来自当地社区的废弃物,通过拼贴技术转化为反映墨西哥文化遗产的艺术品。

注:项目消耗了超过2吨玻璃和陶瓷垃圾,壁画面积达300平方米。(来源:ChicanoParkSteeringCommittee,2021)


金属废料的“生态雕塑”

新加坡东海岸公园的“回收金属树”雕塑群,由本地艺术家利用建筑工地的废弃钢筋和汽车零件焊接而成。雕塑模仿热带雨林植物形态,表面涂覆环保涂料防锈。

注:每棵“树”平均消耗500公斤金属废料,项目总计减少填埋垃圾15吨。(来源:新加坡国家公园局,2022)

 图片 2.jpg

图源:gooood网

 

轮胎与塑料的“儿童乐园”

日本大阪城公园的“生态游乐场”,使用2000条废旧轮胎搭建攀岩墙和秋千架,并以回收塑料瓶制成的透水砖铺设地面。

注:该项目使大阪市年度塑料垃圾填埋量减少5%,透水砖的雨水渗透率比传统材料高40%。(来源:大阪市环境局报告,2023)

 图片 3.jpg

图源:pinterest网

02.创意再生的环保价值

(1)经济减压——上海世纪公园的“枯枝落叶艺术计划”,将园林修剪产生的枯枝粉碎后,与菌丝混合压制成环保雕塑基座,表面种植苔藓和多肉植物,形成可降解的生态艺术装置。

注:每年转化园林垃圾约100吨,节省处理成本30万元。(来源:《上海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白皮书》,2023)

 图片 4.jpg

图源:中国科技网

(2)环境减负——深圳华侨城湿地公园的“塑料瓶观鸟屋”,用2万个回收塑料瓶搭建透明观鸟屋,瓶身填充荧光涂料,夜晚成为发光地标。

注:项目减少塑料垃圾填埋量1.2吨,观鸟屋使用寿命预计达10年。(来源:深圳市城管局公开数据,2022)

在东京武藏野森林公园入口处,立着一块特殊的标牌:“这里的每一片落叶,都可能成为明天的艺术。”当垃圾分类遇上艺术创意,环保不再是沉重的义务,而成为充满想象力的美学实践。从废旧轮胎到梦幻花坛,从玻璃碎片到光影迷宫,这些再生艺术正在重新定义城市公园的价值——它们不仅是休闲空间,更是展示循环经济的露天博物馆。让我们以科学为基、以艺术为媒,共同书写城市绿地的可持续未来,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废弃物,让环保成为一场永不停歇的创意革命。

(撰稿人:市园林科研院刘雨婷、“城市供节水、垃圾分类科普进公园”项目组)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机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