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首页图片新闻 >> 正文

重庆市风景园林技工学校 用好“四项举措”,助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 时间:2025-7-15 阅读次数:318

近年来,重庆市风景园林技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用好“四项举措”,以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教学研、传帮带的有机结合,为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

一、用好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孵化器”

 图片 1.jpg

学校插花花艺师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技能人才培育为目标,通过教学研、传帮带的有机结合,达到为花艺行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的。一是深耕专业技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插花花艺技能带头人将插花花艺事业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带头参加“第二届长江上游城市花卉艺术博览会”、重庆市第25届菊花艺术展插花艺术赛以及重庆市第四、七届插花艺术展等比赛中均名列前茅,充分展示技能带头人精湛的专业技能;二是传授特色技艺,培养技能人才。学校插花花艺技能带头人指导学校学生以赛促技,多次荣获市级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国家级“技能雏鹰”奖等,所带学生成为花艺从业者中的新兴力量,其中花艺机构技术骨干上百人,自主创业50余人;“结对”指导学校青年教师参加中国传统花艺技能竞赛等,荣获市级金奖1个,市级二等奖10个,市级三等奖4个。三是以培训为载体,发挥传帮带作用。深入区县、社区、企事业单位、家庭等开展插花艺术讲座共500余场,受众人次约一万有余;培养和鉴定了“插花花艺师”技师、高级技师30余人,“花卉园艺工”技师、高级技师190余人,“园林绿化工”高级技师、技师280余人,培训的高技能人才遍及重庆、四川、浙江、广东、甘肃等20余省市。

二、用好培训、技能等级评价"提升器”

 图片 2.jpg

图片 3.jpg

学校将技术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作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系统化培养、标准化评价、精准化服务,为全市园林绿化产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建设。一是规模化培养,打造“城市美化师”队伍。围绕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全产业链,开设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植物保护等专业课程,年均培训超5000人次。二是创新技能评价机制,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作为全市城市管理及住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评价“主阵地”,学校覆盖园林绿化工、花卉工、盆景工等24个职业工种(岗位),制定标准化评价流程,确保人才评价“科学、规范、权威”,通过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万余人次获得园林绿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高级工以上占比超30%,显著提升了从业者的职业化水平,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能硬支撑”。三是技能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针对30余个区县开展“送技下乡”“定向培养”等活动,为农村地区培养本土化园林技术人才,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学校通过“培训+评价”双轮驱动,不仅为行业输送了大量“能规划、善建设、会治理”的高素质人才,更以标准化评价推动了行业规范化、职业化发展。

三、用好思政育人、园艺疗心“助推器”

 图片 4.jpg

图片 5.jpg

 图片 6.jpg

学校结合园林专业特色,以园艺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与植物之间的亲密接触和互动,利用园艺活动中的静态体验与动态操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安静、轻松的氛围中改善个人不良情绪,提升个人自信心、满足感与价值感,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坚强面对生活。一是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课堂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园林专业特色相融合。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同上一堂课,不同专业领域间高效结合,以园艺技术为媒介,运用心理学原理,对处于新环境的学生青春期的身心健康给予必要的支持。二是课堂教学体现“八个统一”。课堂通过创设情境、角色表演、案例分析、问题引导、故事启发、探讨展示、实作体验等学习环节,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将心理健康与园林特色相融合,打造了集思政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于一体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课堂,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客观认识自我,改善不良情绪,积极应对挫折,追求自立自强,推动了本校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创新。三是寓教学内容于探究活动。通过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情景模拟、故事引导、问卷调查、实作体验等活动环节,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实际、心理关切,有的放矢地设计课堂活动,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情、信、意、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用好教学教研改革“赋能器”

 图片 7.jpg

图片 8.jpg

学校通过积极探索适应新业态、新技术发展需要的专业一体化教研改革多元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一是竞技赛事复盘,提升实践能力。学校打破学科、师生壁垒,以专业“大教研”促进技能“大提升”,教师和参赛学生奔赴比赛现场,围绕参赛作品进行复盘,并及时将竞赛项目、评分规则调整等融入日常教学,开发仿真实训项目,切实增强师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学生综合素养不断加强,近年获国家奖学金7人次,省部级竞赛一等奖团体3次;教师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省部级先进教育工作者6人次、优秀教师10人次、优秀班主任5人次、骨干教师3人次;国家级课标开发团体1次,教学教研成果奖56人次,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1个。二是校企合作联动,强化实践实训。学校与20余家园林行业企业共建“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校企联动教研,将企业生产一线建立为“活教材”“大课堂”,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教师成为企业科研的“智囊团”,企业成为学校实践育人的“新课堂”,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同频共振、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步提升。三是师徒父子同台,传承非遗技艺。学校邀请行业大师师徒、父子同台讲学,和学校专业教师互动交流,极大提升教学的文化内涵与趣味性,不仅让教师和学生切身感受到专业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还坚定了投身专业教育、学习的决心。

未来,学校将持续用好“四项举措”,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重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更强有力的技能和人才支撑。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机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