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发布首个西南红山茶全基因组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ScientificData》刊发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研究成果——西南红山茶(Camellia pitardii Cohen-Stuart)首个近端粒到端粒(T2T)水平全基因组,这是目前西南红山茶连续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最高的基因组,标志重庆山茶花基因水平研究取得关键突破,这将为山茶属系统演化和山茶新种质创制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源。
据了解,西南红山茶作为西南特有珍稀乡土物种,野生种群多分布于海拔1000-2400 米的林下或林缘,经自然选择形成丰富遗传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在抗病、耐旱、耐寒等方面有独特基因,是山茶花育种“基因宝库”。山茶属基因组大,杂合率和重复序列比例高,组装难度大,遗传信息缺失制约了优质性状基因挖掘与品种改良,山茶属系统演化研究也受阻。
2021年6月,经市科技局与四川省科技厅联合批复,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成立川渝共建乡土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聚焦开展川渝地区乡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创新及利用研究。在市财政局及市城市管理局联合支持下,重点实验室设立山茶花研究专项。历经四年攻关,团队攻克高杂合高重复基因组组装难题,成功构建了首个近端粒到端粒的高质量西南红山茶基因组,填补了该物种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我们这个测序成果的突破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因组的精准性和全面性,为揭示染色体进化机制提供了关键数据;二是功能基因发现,助力培育观赏性新品种;三是应用潜力大,为西南红山茶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了分子层面的理论支撑。”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团队还同步开展了山茶花特色观赏性状及耐热基因的挖掘及验证等工作,为培养适应重庆地域气候的山茶花新品种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未来,市风景园林科研院将持续研究西南红山茶花色、花期、抗逆性机制,加速分子改良,并计划构建包含100个核心种质的遗传信息数据库,为后续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会员之家

- 主办: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承办:重庆立意园林咨询有限公司
- 学会电话:(023)68801472 63673736 63673738 63892447QQ:944865067
- 地址:重庆菜袁路205号世纪花城A栋3楼
- 渝ICP备11002947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