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园林动态 >> 正文

城市更新北京模式逐渐形成

作者: 时间:2024-4-16 阅读次数:359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今天启动对《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执法检查。此次检查重点包括,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情况、主要制度的宣贯和落实情况、城市更新工作推进情况。执法检查分3个专题小组开展,每组有专门的召集人,分别聚焦居住和设施类更新项目,产业类更新项目和公共空间和区域综合类更新项目。4月中旬至5月上旬,3个专题小组开展实地调研、座谈听取相关意见建议。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闽介绍,执法检查组成员不仅包括部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还包括参与《条例》立法工作的代表、提出议案建议的领衔代表和通过议题“菜单式”选择参加此项监督工作的代表等。

  《条例》实施一年多来,“城市更新北京模式逐渐形成。”在今天召开的《条例》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上,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城市更新处处长董良介绍,2023年,北京加快推进居住类项目实施,持续开展产业类项目提质增效,推动公共设施类项目实施,打造绿色高品质公共空间,推进区域综合性更新。央产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实施,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99部、完工822部,完工量创历史新高。水电气热等老旧管线改造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城市更新制度体系基本成型。

  此外,《条例》实施以来,北京以系统思维构建城市更新规划土地政策体系,连通规划土地政策“全链条”。去年12月,《北京市建设用地功能混合使用指导意见(试行)》印发实施,支持一种建设用地上不同功能的混合搭配。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主任杨浚说,文件出台后反响热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北京更新盘活闲置低效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3月,《北京市工业用地先租后让指导意见(试行)》印发实施,有效提升工业用地配置市场化程度,降低了土地使用权初始获得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同月,旨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印发实施,实现城市更新中的“多方协商”与“共建共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聚焦178个重点更新街区,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对资源与任务进行“肥瘦搭配”,实现城市发展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例如丰台长辛店老镇控规作为《条例》实施后的首个区域综合性城市更新片区率先批复,按照文物考古优先、市政交通设施先行、公服配套同步配置、产业集聚分期引入的实施原则,形成了“城市更新+土地开发上市+政府财政建设”的区域综合性更新模式,为北京促进历史保护传承与有机更新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样板。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机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