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人,ꕥ你已经被近200座公园“包围”!
在银川
哪种幸福成本最低、获得感最强?
答案或许是:
去公园发呆
👀👀👀
近年来
银川市每年新建
6~10个小微公园
截至目前
全市拥有公园近200个
其中小微公园达100余个
公园数量在西北五省区省会(首府)城市中
位居第一
🙌🙌🙌
📷阅海湖环湖绿道,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廊道。资料图
在今年6月建成开放的凤凰街带状海绵公园里,彩色植物与鲜艳的标识映入眼帘,微风裹着草木花香掠过鼻尖,耳边传来植物的沙沙声与市民的交谈声,“五感”瞬间被激活。
今年这几个公园建得真好啊,跟周边的绿化景观都串起来了。”
就是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美了!”
这正是银川市公园廊道工程
落地后的缩影
——
推窗见绿,步移景异
已是居民的生活日常
📷市民漫步典农河畔。记者李靖摄
蜿蜒曲折的游园步道
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
崭新的健身器材
先进的储水排水海绵理念
……
近年来
银川市小微公园规划建设
逐步推进并取得成效
🌲🌲🌲
小微公园点亮城市空间
2024年,银川市新建高桥街小微公园、文南路小微公园、旭辉江南学府东侧海绵公园、宁夏美术馆小微公园、正源南街小微公园、凤凰北街东侧小微公园六座小微公园与7条景观林带。
今年,小微公园的建设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凤凰街(大连路—沈阳路)、团结路(凤凰街—阅武巷)、海宝东路(友爱街—京藏高速)三座带状海绵公园已正式面向市民开放,成为新的“幸福聚集地”。
王家湖海绵湿地公园、大碱湖海绵湿地生态公园、青少年宫东侧海绵公园三座公园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
独具特色的小微公园
如大珠小珠般散落在城市的
大街小巷
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
据工作人员介绍,海宝东路海绵公园如今日均人流量约500人次,节假日峰值可逾千人次。公园沿京藏高速一侧设置了隔音绿化带,有效降低了交通噪声对周边小区的影响,有居民反馈:“开窗终于能听到鸟鸣了。”
近年来,银川市每年新建6~10个小微公园,“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许多市民的生活日常。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公园近200个,其中小微公园达100余个,公园数量在西北五省区省会(首府)城市中位居第一。
银川市林草和园林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按‘300米见绿、500米进园’规划,让居民推开窗能望绿,走出门能入园。”截至目前,银川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42%,街头的“口袋绿地”也成为居民的“幸福角落”。
📷“生态+文旅”的复合场景,让城市更宜居。资料图片
廊道建设串珠成链
来到阅海湖环湖绿道,绿荫如盖,湖光潋滟,垂柳、国槐、银杏、紫叶李等数十种乔木交错,绿地、草坪、花丛点缀着一路风光,在这里,生活的节奏仿佛慢了下来。
围绕阅海湖滨水区域建造的环湖绿道串联起阅海滑雪场、览山公园、花博园等14处景观,形成“生态+文旅”复合型空间。绿道全长38.5公里,宽度在2.5米到6米,融入透水铺装、植草沟等海绵设施,形成集休闲、健身、观光于一体的滨水长廊。
在典农河沿线,不仅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花带花海与游艺设施,还打造阶梯式海绵公园,集成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设施,实现雨水调蓄与水质净化功能。
唐徕渠沿线则通过绿化提升和慢行系统完善,形成贯穿城市南北的生态景观轴线。
近两年
银川在团结路生态廊道
及凤凰街带状公园廊道建设方面
亮点频出
切实为市民带来诸多便利与福祉
团结路海绵公园生态廊道深度融合海绵城市理念,根据场地条件规划了植草沟、透水铺装、下沉绿地等设施,雨水能实现滞留下渗,净化后还能用于水景和灌溉,透水铺装的人行步道雨天也能保持干爽。樟子松、银杏、海棠等适配本地气候的乔灌地被植物,形成复层林带。廊道还具有文化意义,围绕“和合文化”以及“山水文化”书写着银川市“生态卷轴”
凤凰街带状海绵公园廊道以凤凰北街为主轴,嵌入海绵设施,打造成以“闻香园”为主题的带状海绵公园,让原来生态脆弱的裸露土地“华丽变身”,激活了周边活力。
廊道建设大幅拓展了市民休闲空间,提供了更多晨练、散步、骑行、亲子游乐的好去处,还增加了城市绿量,对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都有帮助,让市民尽享生态福利,也提升了城市的颜值与品质,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还提升了出行便利性,使居民出行更加舒适、便捷,作为交通穿行的要道,市民可通过廊道沉浸式感受“在自然里行走、看一路山水、听一路歌声、闻一路花香”。
📷家门口的小微公园,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记者李靖摄
“生态+文旅”激发城市活力
如今,“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花满银川”的城市美景引人入胜。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公园绿地,享受休闲时光。
共享绿地的建设与开放,带动“露营经济”蓬勃发展,森林公园、中山公园举办多次活动。
环湖绿道的建设、慢行绿道的改造助推骑行热潮持续升温,装备销售、车辆改造等产业持续发展,相关活动层出不穷。
近期
👉览山公园举办多场演唱会、音乐节,吸引众多市民与外地游客
👉一年一度的菊花展正在中山公园与花博园布展
公园建设不仅为城市提供更多活动场所,更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近年来,银川坚持“一园一品”“一街一景”,科学指引绿色空间建设,提升城市绿道、公园绿地服务功能,引导和推动山川共济、城园融合互动发展。
在园林建设提质增效中,银川坚持串点连线、以线带面,老旧公园聚焦功能升级,增设花海花带、完善休闲设施;新建公园突出生态与人文融合,打造主题鲜明的绿色空间。“新老衔接”编织起市域绿廊、市区绿道、精品微循环绿地相衔接的绿色廊道网络,布局建设覆盖均衡、体系完整、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绿地系统。
市林草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
城市的多个区域将依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周边需求以及文化特色,打造更多高质量公园廊道。通过多样化的景观分区,让市民在游览过程中能有丰富的体验。还将结合不同区域的特色,融入独特的文化元素,通过景观小品、雕塑等形式,讲述银川的历史故事,打造具有文化主题的廊道。还将持续优化公园廊道与周边交通的衔接,完善休闲设施布局,让市民能够更便捷地抵达公园,享受舒适的休闲时光,真正实现将绿色生态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从街头巷尾“见缝插绿”的“口袋绿地”
到串联城市的生态廊道
从娱乐休闲的简单空间
到“生态+文旅”的复合场景
银川的公园廊道工程
已经成为
串联民生需求
守护城市生态
激活城市活力的纽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主办: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承办:重庆立意园林咨询有限公司
- 学会电话:(023)68801472 63673736 63673738 63892447QQ:944865067
- 地址:重庆菜袁路205号世纪花城A栋3楼
- 渝ICP备11002947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82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