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黄河“最后一弯”:奏响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交响曲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黄河流域擘画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宏伟蓝图。六年来,兰考县积极响应号召,以生态保护为基石、产业发展为羽翼、文化传承为灵魂,在黄河“最后一弯”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9月4日至5日,记者深入兰考,与兰考黄河河务局、河南省豫东水利保障中心三义寨分中心、东坝头镇及兰考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展开对话,探寻其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密码。
生态筑基:绿色长城守护黄河安澜
“以前沿堤垃圾随处可见,如今这里绿树成荫,就像一个美丽的公园。”站在黄河大堤付楼村段,兰考黄河河务局副局长雷晓明感慨万千。这背后,是兰考河务局“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理念的生动实践。
六年来,兰考河务局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主线,大力推进“五河”建设,将防洪安全与生态修复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全覆盖、沿河沿堤环境优美、全线景观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如今,沿堤防护带已变身成为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的“绿色长城”。兰考河务局累计种植白蜡、栾树、樱花等苗木22.25万株,补植防浪林172亩,精心打造了上下界生态文化广场等4处精品节点。目前,辖区绿化覆盖率超过95%,形成了临河防浪林、行道林、淤背区生态林综合防护体系。2024年,该体系顺利通过水利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实现了工程面貌与人居环境的双提升。
在近村治理方面,兰考河务局与地方政府携手共进,成为“堤村融合”共治的典范。为解决沿堤村庄垃圾倾倒难题,双方协同发力,拆除历史遗留房屋,增设防护围栏及巡查岗,并创新成立“堤村共管小组”。其中,付楼村段治理区域已成为标杆样板,不仅堤防安全稳固、村容环境整洁,更实现了“堤美、村美、生态美”的多方共赢。
兰考东坝头镇黄河湾,古树成林、水鸟翩跹,这里栖息着大鸨、天鹅等国家保护动物,是161种鸟类的“栖息天堂”,也是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兰考县文旅中心负责人郭君介绍,这里年接待研学团队超过10万人次,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成为焦裕禄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
水利赋能:智慧灌区润泽万亩良田
“截至9月9日,分中心2025年累计灌区供水3.26亿立方米,灌溉250万亩次;其中兰考用水8716.3万立方米,灌溉72.27万亩次。”在渠首闸旁,分中心主任杨松林指着奔腾的黄河水说道。作为豫东的“水命脉”,三义寨灌区通过“应急泵站+常态供水”“精准调度+工程改造”的有效举措,成功破解了引水难题。
提水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从15m³/s跃升至28m³/s。2020年建成的三义寨抗旱应急泵站装机流量为18m³/s,2025年新增5台浮船式水泵后,总流量提升至28m³/s。杨松林透露,下一步计划再增设10台水泵,将灌区提水能力提升至48m³/s,着力缓解灌区用水矛盾。同时,分中心计划通过三义寨灌区渠首引调水工程建设提水能力120m³/s、自流能力141m³/s的泵闸结合式泵站,一劳永逸解决灌区供水能力不足问题,为灌区“解渴”。
渠道衬砌与错峰供水实现了节水增效。兰考北沙河干渠12.6公里全断面衬砌工程完工后,漏水现象大幅减少。分中心副主任杨军表示,分中心利用“十四五”资金在兰考县投入2.1亿元,持续推动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提升输水效率。数据显示,自1994年通水以来,灌区累计引水85.1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6044.7万亩次,有力保障了灌区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小麦亩产从800斤提升至1200斤。
产业铸魂:“红绿融合”激活乡村动能
“兰考县‘新三宝’之一的花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如今做成了旅游伴手礼!”东坝头镇张庄村整村运营总负责人张晓亮捧着礼盒自豪地介绍。兰考沿黄乡村立足“土特产”,以黄河文化为魂、生态景观为媒,走出了一条“红色+绿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东坝头镇的花生变成了“金豆”,红色文化为其增添了强大动能。东坝头镇党委书记程远飞说,该镇依托黄河生态廊道和焦裕禄精神,将优质花生打造成旅游产品,结合“红色研学”实现了“一产接二连三”。这种模式带动农户亩均增收500元,“红色教育+绿色产业”让游客“来了能看、买了能带、回忆能留”。
张庄村通过整村运营串起了文旅“珍珠链”。作为焦裕禄精神发源地之一,张庄村以“焦桐”为核心,开发了“焦桐树下思政课”“跟着焦书记学调研”等特色线路,串联黄河湾、堌阳音乐小镇,打造了“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的精品线路,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村民通过民宿、餐饮人均增收8000元。
黄河文化为群众带来了“幸福账单”。从桐花节民乐演出到沿黄马拉松,从黄河号子体验课到非遗表演,兰考将黄河文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郭君表示,去年沿黄活动带动周边3.6万群众增收,黄河湾提供了200余个就业岗位。下一步,将推进黄河湾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让更多群众分享“黄河红利”。
沿黄东坝头:多产业绘就乡村新景
在九曲黄河最后一道湾的温柔怀抱里,兰考县城西北11公里处的东坝头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曾是焦裕禄书记带领兰考人民与“三害”奋勇搏斗的主战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奋斗精神;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它正以多产融合的蓬勃姿态,书写着产业发展的辉煌篇章。
农业焕彩:高效观光促增收
作为农业大镇,东坝头镇大力发展观光、高效农业。4.7万亩滩区土地流转,开启了农业现代化的新征程。3.5万亩紫花苜蓿草在风中摇曳,成为增收致富的“绿色宝藏”。南滩区朱庄等地,2100亩土地流转后,50个温室大棚和300多亩蔬菜产业园区相继建成。
旅游添韵:黄河风情引客来
东坝头镇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独特的黄河自然风光。4A级黄河风景游览区、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等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成功举办的黄河文化节、黄河端午嘉年华等节庆活动,让游客沉浸在黄河文化的魅力之中。黄河湾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张庄村荣获“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兰考黄河水利风景区成为国际水利风景区。近年来,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60万元,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张庄典范:产业兴旺促共富
张庄村牢记总书记调研指示要求,围绕“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政策助力、旅游带动”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五星”支部创建。村里引进多家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温室大棚、特色种植和养殖业。成立农业科技公司,建设净菜加工厂,开发数字文旅产品,改建民宿。
六载耕耘,幸福河映照初心。从黄河大堤的“绿色防线”,到灌区渠道的“清水畅流”,再到乡村院落的“增收笑脸”,兰考的六年实践正是“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生动写照。兰考县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筑牢生态基底、强化水利支撑、激活文化动能,让黄河成为安澜之河、生态之河、民生之河、文化之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兰考正以实干为笔,续写黄河“最后一弯”的辉煌篇章。(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焦宏昌通讯员朱恒李金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主办: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承办:重庆立意园林咨询有限公司
- 学会电话:(023)68801472 63673736 63673738 63892447QQ:944865067
- 地址:重庆菜袁路205号世纪花城A栋3楼
- 渝ICP备11002947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82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