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国家公园建设提速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林草局、青海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建设国家公园是“国之大者”,着力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凝聚局省合力,共同推进青海省国家公园建设提速升级。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成效显著
高位推动,局省共建示范省。国家林草局与青海省政府建立了由局长和省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推动构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探索建立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和建设之路。
制度规范体系初步构建。青海省出台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制定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编制《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总体规划》《青海省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出台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建构方案等18项制度办法和自然保护地建设规范等4项技术标准,初步形成统一规范的自然保护地制度体系。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不断完善。青海启动全省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和整合优化工作,一揽子解决自然保护地与城镇建成区、线性基础设施等矛盾冲突问题。通过整合优化,全省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类87处,总面积27.29万平方公里,其中国家公园面积超75%。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占省域国土面积的39.18%,较之前提升5.65%,初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
生态保护建设开创新局面。实施系统治理,全省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超6%,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4.7%,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提高至7.5%、57.8%,荒漠化、沙化土地呈“双缩减”趋势,湿地面积居全国前列,三大江河出省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二类及以上。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显著改善,藏羚羊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三江源国家公园示范引领效应不断提升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国家林草局与青海、西藏两省(区)政府建立了局省联席会议机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部署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重点工作。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及园区4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调动省、州、县各级积极性,强化责任担当。
科学规划边界范围,实现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将长江正源、黄河正源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范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得以提升。
创新建立生态管护新模式,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实现园区生态管护公益岗“一户一岗”全覆盖,1.72万户牧民每年户均获得生态保护补偿2.16万元。探索构建“生态管护+基层党建+精准脱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六位一体、以村为单位的“五有、四组、两户”的“542模式”“民兵+生态管护员”等生态管护新模式,基本解决乡镇编制少、人员服务半径大、工作漏洞多的问题。
整合各类执法机构,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整合4个县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农牧等执法机构,组建三江源管委会资源环境执法局,履行资源环境综合行政执法职责。
完善生态公益司法保护体系,印发《关于建立生态环境资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工作机制的通知》,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检察、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有机对接。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果丰富
探索社区共管新模式,打造多元共建关系。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推行“村两委+”联点联建工作机制,建立巡护宣传两支队伍,签订《“村两委+”共建共管协议书》,党员干部带头,组织动员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建立领导干部包乡、部门包村联点共建制度,主动加强与属地沟通联系,强化共建共管协作关系。开展生态服务型经济发展示范项目和生态体验特许经营项目,编制《祁连山国家公园门户乡村发展策划方案》,稳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建立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模型。
创建生态科研体系,增强科研监测能力。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建立我国西北地区首个森林监测动态大样地,基本建成大数据平台及州县分控中心,实现水土气生全要素监测。推动国家长期科研基地规范化运行,建设标准化管护站40个,建立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开展以雪豹为代表的旗舰物种专项调查,覆盖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填补我国在雪豹、荒漠猫、黑颈鹤迁徙行为跟踪研究方面的空白。开展内陆河源头区水生态系统研究,实现生物多样性监测全覆盖。
依托社会资源,完善自然教育体系。编制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专项规划和自然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青海师范大学、海北州祁连山中学、西宁市行知小学等学校设立13所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学校,制定生态学校评定导则。创建科普教育基地、特色管护站等平台建设,开发自然教育课程和读本,创办自然教育课堂,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吸纳学校教师、管护员、志愿者组建自然教育师资队伍,构建覆盖大中小学全学段的自然教育格局和“线上课程”与“实地研学”融合发展新模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主办: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承办:重庆立意园林咨询有限公司
- 学会电话:023-63671842 023-63673738网站电话:023-63892447 QQ:944865067
- 地址:重庆菜袁路205号园林服务中心3楼(园林技校旁边)
- 渝ICP备11002947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