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区的“幸福三变”
绿带锁黄龙,大漠美如画。
6月15—16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一路采访,领略阿拉善盟沙区的绿色变迁……
阿拉善盟地理位置特殊,地处极端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横贯全境的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有“握手会师”之势。在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阿拉善地区是“北方防沙带”的重点地区。
阿拉善盟的生态状况不但影响毗邻地区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商品粮基地,还影响着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为阻止三大沙漠“握手会师”,几代林草人与恶劣环境搏斗、与漫天黄沙抗争,探索防沙治沙经验,遵循自然规律,以人退带动沙退,为沙区人民创造“幸福三变”。
生态之变
“到2016年,我们嘎查需要治理的79万亩沙地全变绿了,播种的梭梭树越长越好。环境好了,人回来了,就连羊都比原来更肥了。”56岁的刘洪明说。
刘洪明是阿拉善盟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浩坦淖尔嘎查的党支部书记,见证了阿拉善生态之变,对曾经的风沙之害刻骨铭心。“那时候风沙有多大呢,一场沙尘暴,不管是羊圈还是房子,几乎瞬间就全被沙子盖住,羊跑的跑、死的死,人也逐渐都搬出去了。”
阿拉善林业部门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始于1950年。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科科长海莲介绍,最开始治沙时,对林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不足,重营造大面积乔木林而轻灌草种植,人工造林也重造轻管,治沙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治沙的脚步并未因此停止。在40多年的探索中,当地逐渐摸索出了“围栏封育、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相结合,以封为主”“灌、草、乔相结合,以灌为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大大提高了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成效。
尤其是过去十几年以来,阿拉善盟先后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工程,拉动了当地重视林业、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刮起了“绿色旋风”。
40多年间,阿拉善盟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9100多万亩,在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周边基本形成了锁边防沙阻沙林草带。目前,全盟沙化土地面积比2004年减少1132.97万亩,有效缓解了三大沙漠“握手会师”之势。由阿拉善策源的沙尘暴发生次数已由2001年的27次减少到近几年的每年3—4次,且强度明显减弱。
“现在,环境变好了,植被也茂密了。我在巡护的时候经常能看见岩羊等野生动物,我小时候跟父亲上山巡护时岩羊可不常见呢。”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代护林员李国民说。
目前,阿拉善盟草原和森林资源总面积分别达到13251.97万亩、300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盟初的2.96%增加到8.37%,草原植被覆盖度由不足15%达到23.18%。
生产之变
肉苁蓉寄生于梭梭树根系,梭梭树长得好,肉苁蓉便长得好。
阿拉善是最适合种植肉苁蓉的区域之一。6月16日,阿拉善曼德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治峰带记者参观了公司的肉苁蓉存储仓库。
“阿拉善的肉苁蓉品质好,有很好的口碑。肉苁蓉产业是朝阳产业,还有很广阔的市场等着我们去挖掘。”张治峰说,“公司现在主要销售产品是肉苁蓉原料和切片,但在未来,产品模式一定会向原浆、饮品、酒类等多种类型的生态产品转变,且要把阿拉善肉苁蓉品牌打出去,让生态产品真正转化为经济效益。”
在阿拉善,这样的肉苁蓉企业有40多家。其中,仅曼德拉公司每年就从牧民手中收购肉苁蓉300多吨。
绿色产业正蓬勃兴起,良好生态为阿拉善带来了巨大的生产之变。随着阿拉善森林草原植被得以休养复壮,在碳汇巩固能力持续增强的同时,也为合理利用、草畜平衡等提供了重要场所,间接使农牧区畜牧收益有所增加,牛羊畜牧业、森林食药产业、梭梭林种子采集、生态旅游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十三五”期间,阿拉善盟林草产业年产值达199.5亿元。
生活之变
巴彦乌拉山为蒙语音译,意思是“富饶的山脉”。在巴彦乌拉山脚下,片片梭梭林一望无际,总面积达30万亩。牧民路吉日泰家就有2万亩,其中2000亩已经种植了肉苁蓉。
“路吉日泰是2018年返乡回来的牧民。没种梭梭树之前,这里除了满眼的黄沙,什么也没有,牧民们都出去打工、另谋出路。如今,家乡环境好了、产业有了,这两年返乡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嘎查有48户牧民返乡常住,还有20多户在肉苁蓉播种、收获的季节临时回来居住。”巴彦乌拉嘎查书记潘多云说。
阿拉善左旗科学技术和林业草原局局长胡胜德介绍,一般,新鲜肉苁蓉能卖到每公斤10元,如果品质特别好,收购价可以达到每公斤25元;每年,每位牧民还有1.5万元退牧还草补贴,像路吉日泰这样的家庭每年可增收三四万元,部分牧民达到10万—30万元。
阿拉善盟大力实施生态补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涉及全盟30个苏木镇108个嘎查,惠及6556户牧民16482人,公益林区牧民人均直接受益1.8万元以上;共聘用专兼职护林员2182人,人均工资每年3万元。
生活之变让路吉日泰深有感触:“以前看着满天的黄沙,心情都不好,现在满眼望去都是绿色,心情舒畅多了。挣钱也多了,日子越过越好,我们都很满足,感到很幸福。”
6月15—16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一路采访,领略阿拉善盟沙区的绿色变迁……
阿拉善盟地理位置特殊,地处极端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横贯全境的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有“握手会师”之势。在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阿拉善地区是“北方防沙带”的重点地区。
阿拉善盟的生态状况不但影响毗邻地区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商品粮基地,还影响着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为阻止三大沙漠“握手会师”,几代林草人与恶劣环境搏斗、与漫天黄沙抗争,探索防沙治沙经验,遵循自然规律,以人退带动沙退,为沙区人民创造“幸福三变”。
生态之变
“到2016年,我们嘎查需要治理的79万亩沙地全变绿了,播种的梭梭树越长越好。环境好了,人回来了,就连羊都比原来更肥了。”56岁的刘洪明说。
刘洪明是阿拉善盟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浩坦淖尔嘎查的党支部书记,见证了阿拉善生态之变,对曾经的风沙之害刻骨铭心。“那时候风沙有多大呢,一场沙尘暴,不管是羊圈还是房子,几乎瞬间就全被沙子盖住,羊跑的跑、死的死,人也逐渐都搬出去了。”
阿拉善林业部门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始于1950年。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科科长海莲介绍,最开始治沙时,对林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不足,重营造大面积乔木林而轻灌草种植,人工造林也重造轻管,治沙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治沙的脚步并未因此停止。在40多年的探索中,当地逐渐摸索出了“围栏封育、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相结合,以封为主”“灌、草、乔相结合,以灌为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大大提高了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成效。
尤其是过去十几年以来,阿拉善盟先后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工程,拉动了当地重视林业、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刮起了“绿色旋风”。
40多年间,阿拉善盟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9100多万亩,在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周边基本形成了锁边防沙阻沙林草带。目前,全盟沙化土地面积比2004年减少1132.97万亩,有效缓解了三大沙漠“握手会师”之势。由阿拉善策源的沙尘暴发生次数已由2001年的27次减少到近几年的每年3—4次,且强度明显减弱。
“现在,环境变好了,植被也茂密了。我在巡护的时候经常能看见岩羊等野生动物,我小时候跟父亲上山巡护时岩羊可不常见呢。”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代护林员李国民说。
目前,阿拉善盟草原和森林资源总面积分别达到13251.97万亩、300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盟初的2.96%增加到8.37%,草原植被覆盖度由不足15%达到23.18%。
生产之变
肉苁蓉寄生于梭梭树根系,梭梭树长得好,肉苁蓉便长得好。
阿拉善是最适合种植肉苁蓉的区域之一。6月16日,阿拉善曼德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治峰带记者参观了公司的肉苁蓉存储仓库。
“阿拉善的肉苁蓉品质好,有很好的口碑。肉苁蓉产业是朝阳产业,还有很广阔的市场等着我们去挖掘。”张治峰说,“公司现在主要销售产品是肉苁蓉原料和切片,但在未来,产品模式一定会向原浆、饮品、酒类等多种类型的生态产品转变,且要把阿拉善肉苁蓉品牌打出去,让生态产品真正转化为经济效益。”
在阿拉善,这样的肉苁蓉企业有40多家。其中,仅曼德拉公司每年就从牧民手中收购肉苁蓉300多吨。
绿色产业正蓬勃兴起,良好生态为阿拉善带来了巨大的生产之变。随着阿拉善森林草原植被得以休养复壮,在碳汇巩固能力持续增强的同时,也为合理利用、草畜平衡等提供了重要场所,间接使农牧区畜牧收益有所增加,牛羊畜牧业、森林食药产业、梭梭林种子采集、生态旅游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十三五”期间,阿拉善盟林草产业年产值达199.5亿元。
生活之变
巴彦乌拉山为蒙语音译,意思是“富饶的山脉”。在巴彦乌拉山脚下,片片梭梭林一望无际,总面积达30万亩。牧民路吉日泰家就有2万亩,其中2000亩已经种植了肉苁蓉。
“路吉日泰是2018年返乡回来的牧民。没种梭梭树之前,这里除了满眼的黄沙,什么也没有,牧民们都出去打工、另谋出路。如今,家乡环境好了、产业有了,这两年返乡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嘎查有48户牧民返乡常住,还有20多户在肉苁蓉播种、收获的季节临时回来居住。”巴彦乌拉嘎查书记潘多云说。
阿拉善左旗科学技术和林业草原局局长胡胜德介绍,一般,新鲜肉苁蓉能卖到每公斤10元,如果品质特别好,收购价可以达到每公斤25元;每年,每位牧民还有1.5万元退牧还草补贴,像路吉日泰这样的家庭每年可增收三四万元,部分牧民达到10万—30万元。
阿拉善盟大力实施生态补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涉及全盟30个苏木镇108个嘎查,惠及6556户牧民16482人,公益林区牧民人均直接受益1.8万元以上;共聘用专兼职护林员2182人,人均工资每年3万元。
生活之变让路吉日泰深有感触:“以前看着满天的黄沙,心情都不好,现在满眼望去都是绿色,心情舒畅多了。挣钱也多了,日子越过越好,我们都很满足,感到很幸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资质申报专线:023-63671842 023-63673738学会电话、传真:023-63673736
- 主办:重庆风景园林学会承办:重庆立意园林咨询有限公司
- 网站QQ:944865067网站电话:023-63892447 15310091612
- 地址:重庆菜袁路205号园林服务中心3楼(园林技校旁边)
- 渝ICP备11002947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