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保护管理规划 中轴线申遗进入新阶段
近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首次明确了北京中轴线遗产区、缓冲区具体范围边界,为北京中轴线的保护管理提供方向策略和基础依据。《规划》是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必备材料之一,其公布实施标志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首次明确遗产区、缓冲区具体范围边界
针对北京中轴线遗产内涵多元、载体多样、空间多点的特点,《规划》统筹考虑遗产及其周边环境,将保护区域合理划定为遗产区、缓冲区,并首次明确了区域具体范围边界。
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依据《规划》,这承载遗产价值的15处构成要素,以及构成要素之间必要的连接区域,即为总面积约5.9平方公里的遗产区。
缓冲区覆盖面更广,包含遗产区周边且与北京中轴线形成和发展联系紧密的区域,总面积约45.4平方公里。
以“城”为本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复兴
为了更好地协调促进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衔接,规划提出建立健全职责清晰、运行顺畅的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形成国家、市、区三级的管理架构。同时,还对产权主体、本地居民、外来游客、专家学者及社会大众,分别制定鼓励与支持策略,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遗产保护效能,实现对遗产长期、有效保护与管理。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规划》充分考虑北京中轴线与老城相互依存、互为支撑的格局关系,强调以“城”的整体保护达成中轴线遗产环境的保护,推动区域功能优化、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等多重目标实现,进而实现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让正阳门文物建筑与雨燕和谐共存、使北京中轴线上20条景观视廊通达有序、留住居民的乡愁记忆和老城情怀。
《规划》还重点提出,将建立以首都博物馆1个总展览为主的综合展示中心,并配合各遗产要素专题展示中心、沿线特色文化驿站、多条文化探访路串联而成北京中轴线价值阐释与展示体系。目前,北京中轴线已初步建设形成中轴线文化探访路,钟鼓楼到永定门间步行可基本贯通,沿线还设有地铁8号线、铛铛车、北京观光1号和2号线大巴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可满足市民游客的各种参观体验需求。
高标准建设遗产监测评估系统
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规划》重点提出要高标准建立遗产监测系统,对遗产保存状况、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等方面进行监测,提升预防性保护管理水平;建设遗产档案信息系统,开展重点问题研究,深化对北京中轴线、北京老城的理解与认识。
《规划》的出台对于进一步促进规范北京中轴线管理、加强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示范样本。未来,北京中轴线将继续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长期维护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促进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使古都之脊绽放时代新韵,使北京老城焕发勃勃生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主办: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承办:重庆立意园林咨询有限公司
- 学会电话:023-63671842 023-63673738网站电话:023-63892447 QQ:944865067
- 地址:重庆菜袁路205号园林服务中心3楼(园林技校旁边)
- 渝ICP备11002947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