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园林 >> 正文

重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 屈婧雅,何梦雨,孙芳 时间:2023-7-19 阅读次数:2847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支撑,为当下保护生物多样性指明了方向。2021年《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明确了“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的任务[1]。

城市生物多样性强调城市的生态发展,体现城市中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是保证城市生态平衡的基础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障,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通过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为推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提供理论支撑。

1/ 国内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分析

1.1 法律法规层面

我国制定了50多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涵盖生态系统保护、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生物安全等多领域,而且涉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多层次立法[2]。在国家积极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背景下,各省市积极响应号召,相继出台对应的行动计划、保护规划等政策文件,目前北京、江苏等8地出台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相关规划。(表1)

1.2 保护实践层面

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生物多样性发展较为成熟城市,在保护体系的制定、制度保障以及技术发展上具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为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北京及时转变保护思路,加强顶层设计,致力于完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通过将分散的绿地连接成生态廊道,打通动物迁徙通道,规划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上海持续加强构建超大型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及其生态网络,通过整体把握生态资源的总量、布局、结构和功能,基本形成“环、楔、廊、园、林”的生态格局;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概念,截至2020年,率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布设起有法律效力的生态资源保护安全网[3]。

对城市生物多样性制度的建设能够加强标准化保护和责任管理,推进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深圳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工作,有力推动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4],侵占和破坏生态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技术支撑。在普查工作完成较好的北京和上海,已经建立了相关的资源数据库,对行动计划实施进行了阶段性评估,并整理发布相关图册、图鉴,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上海辰山植物园自开园以来,积极开展基础与应用型学术研究交流,与英国邱园、意大利帕多瓦植物园、美国莫顿树木园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个单位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技术交流、人员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多角度的合作。

2/重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重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分析

随着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本底和功能价值认识深入,重庆在规划、政策、建设、技术和宣传等各个方面逐渐强化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重庆已建成各类城市公园数量共计2068个,其中专类公园179个,城市生态公园45个,城市植物园、动物园物种资源呈增长趋势,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提升[5]。(表2)

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规划逐步从点向面推进,从单一化的关注生态功能区划到多层级的强调市域生态格局统筹,从注重市域范围的统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转向开始聚焦在城市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目前已开展多项以生态修复为重点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工程[6],出台《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7]等多项规划文件,并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出具体目标与任务。

重庆出台了多个政策法规文件,针对“四山”提出保护提升实施方案[8],围绕城市绿地保护、栖息地保护、生物资源保护提出管理要求。在政策方面,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纳入了市委、市政府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并围绕城市绿地保护等建立了相关法规体系。(表3)

重庆对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带、立体绿化等空间的生物多样性展开调查和统计,并建立了部分区域的生物物种资源编目与数据库建设,调查和监测技术体系逐渐完善。还对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消落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开展了检测工作,同时完成了第5次城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普查,并组织编印了《重庆市主要乡土造林树种推荐目录(第一批)》。

重庆也日益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普及宣传和教育,重庆市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中心、重庆市自然博物馆、重庆市生态学会等机构都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对重点保护地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2.2 重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问题分析

2.2.1缺乏科学规划指引,规划体系需完善

目前重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工作尚缺乏系统化的体系指引和专业化的专项引导,保护工作与相关专项规划之间缺少统筹与衔接,对规划的重点问题和难点把握不够全面和准确,亟待对现有规划进行整理,加快建立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专项编制进度,形成长期的城市发展战略。

2.2.2配套政策法规尚未健全,亟待优化

当下重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体系还有待健全,框架上缺乏总体性的统领,内容上尚未满足当下实施的需要,在政策鼓励方面,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长期投资的金融政策,生态补偿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因此需进一步完善落实与城市相关的配套政策机制,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2.2.3应对城市化新进程挑战不足,生态修复压力较大

重庆作为典型山地城市,生态保护修复压力仍然较大,城镇化等开发建设活动和不合理的农林业垦殖,土地利用发生改变,使得城市自然环境不断被片段化、岛屿化和人工化。同时由于城市发展迅速,生态敏感和脆弱区域人口承载压力较大,且部分区域仍存在违法建设、废弃渣场侵占、人工过度硬化、以不合理开发利用活动挤占和破坏生态空间等问题,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工作任重道远。

2.2.4相关研究技术支撑较弱,现状家底不清

目前重庆在物种资源现状调查和数据收集方面,仍然存在覆盖不全面、调查不深入等问题,缺少长效的动态监测与追踪,缺少对边坡生态系统等山地城市特色生物资源的系统性研究。

2.2.5保障措施尚不完善,宣传教育意识不强

重庆缺乏支撑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管理制度,部分破坏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违法案件未能得到应有的处罚和制裁。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鼓励措施还尚未完善,主要以政府单方面主导、干预和支撑为主,公众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整体意识仍然不高。

3/重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建议

3.1 统筹协调,加快编制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加快建立城市生物多样性工作小组,推进重点工作,协调多个行业、部门解决重大问题。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促检查,开展考核评估,细化保护方案和具体内容。根据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要求,及时成立编制项目组,出台重庆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推进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统筹规划研究[10]。横向上加强与国家战略行动规划、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的吻合,强化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各类规划衔接关系,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11];纵向上系统梳理现有规划,在系统整合重庆市山城公园体系、山城绿道、科学绿化、古树名木保护等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规划与行动计划,有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实施传导。

3.2 优化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保护配套文件

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从调查、监测、预警、控制、评估、清除、生态修复等不同层面出发,对相关管理、保护内容等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体系,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加快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和政策措施[12],如出台《重庆城市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建立城市生物多样性补偿机制,促进实现生态保护零净损失及净生收益目标[13],进一步细化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3.3 推动城市再野化,全面开展城市生态建设

建立连通跨越式桥梁、地下通道涵洞等生物通道,进一步增强公园、公园连通系统和立体绿化连通[14],使城外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能经过“廊道”向城区迁移,有利于物种扩散、基因交流,修复和提供适宜生物栖息的环境。合理利用城市中小微绿地空间规划口袋公园、街头游园,对存在的闲置地、桥下空地、拆除废弃地等城市灰空间绿化美化规划,提升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对已破坏区域进行绿化美化,塑造城市立体生境,强化城市绿地韧性建设。

突出“城在自然中”的生态资源保护和公众游憩使用并重思路,加强自然与社区融合,加强城市生态公园建设,并通过拆违增绿、拆墙透绿、增花筑景的方式,打开周边有条件的公园边界,推行“无界公园”建设,强化近自然化发展。利用城市公园中远离主要游线的区域建设自然带,用于保留植物群落的原生状态,补植食源、蜜源、多刺、蔓生植物,促进人工林向近自然林转变,为小型野生动物、鸟类提供食源和栖息地。鼓励利用城市人群最集中的社区居住环境打造保育小区,通过放置人造灌木丛、昆虫旅馆、小微湿地等设施,为小型野生动物提供城中栖息地。

3.4 完善技术支撑,构建保护监测和科研支撑体系

着重收集和分析城市重要生物资源,利用最新技术开展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监测统计,对城市公园、道路绿地、环城绿带、居住区绿地和林地的各种生物分布格局现状开展踏查和记录,建立城市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分布地图。结合智慧平台共享技术,整合优化城市生物遗传资源数据,建立集物种资源分布展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控、信息传输、数据分析、业务管理、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等为一体的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提高信息传输与监测效率。

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发挥高等院校专业教育优势,联合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市植物园、南山植物园、重庆市动物园等高校、科研机构,合理配置和使用科研资源与设备,进一步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学术研讨,增强城市生物多样性实验室的研发能力,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加强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基础研究和全面推广,促进成熟的研究成果共享,实现经济化发展,为重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3.5 加强引导,鼓励生态文化宣传与公众参与

围绕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求,对相关的本地传统文化、珍稀动植物特色、乡土风俗知识等进行整理,通过杂志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公众号等方式,传播生态文化、生态健康、生态环保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学知识,讲好山城生态保护故事,牢固树立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可借鉴的重庆方案。联合重庆市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中心、重庆市生态学会、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等组织机构,利用志愿者、社区活动、课题教育、党建教育等形式,加强开展不同层面和形式的生物多样性活动,积极拓展教育宣传面,强化教育和宣传。鼓励国家生态系列创建工程,推进环保模范城市、无废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社区等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有效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城市生物多样性不仅体现了城市生物种类丰富程度,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全球生物多样性逐渐消失的当下,我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主动承担起“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大国责任,基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未来愈发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大力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从不同层面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实现生活高品质体验和生态高价值转化,让市民体验真正的“与自然共生”。

(本文撰写得到了市城市管理局姜宝昌处长、陈红处长等的指导,在论文选题、纲要、策略、写稿等规范性方面,多次不厌其烦,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刘春兰,陈龙,乔青,马明睿,裴厦,王海华,宁杨翠,张继平.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以北京市为例[D].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7(12):11

[2]贾运林.山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战略实证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09(12):20

[3]朱宁. 建设低碳社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2, 25(4):4.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EB/OL].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1[2021—01—04] https://www.mee.gov.cn/ywdt/zbft/202101/t20210104_816003.shtml

[5] 环球网.设立自然保护地218个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EB/OL].重庆:重庆市林业局,2021[2021—12—2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038833505614104

[6]董锁成,李泽红,赵敏燕,郑吉,李富佳,李宇.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总体思路与框架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5(12):18

[7]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2021—2025年)[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21(10):5—26

[8]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区“四山”保护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19(12):22—29

[9] 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与行动计划[EB/OL].重庆:重庆市人民政府,2010

[10]刘张璐.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大纲编制的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10.

[11]唐小平. 国家公园体制引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J]. 林业资源管理, 2021(4):8.

[12]胡文芳,李雄,董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相关问题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1(12):8

[13]袁国华,席皛,周伟,苏子龙.新南威尔士州生物多样性补偿制度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期刊》-2020

[14]王君,刘宏.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新加坡环境政策的理念与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城市观察期刊-2015(10):31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机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