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园林 >> 正文

城市湿地公园保护及修复策略研究——以重庆市綦江区通惠河湿地公园为例

作者: 唐荧斌 时间:2024-7-16 阅读次数:930

1/研究背景

通惠河为长江一级支流綦河的重要源头,是国家级湿地公园,重庆市綦江区通惠河湿地公园承担着保障綦江区饮用水安全和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的重要责任[1],其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关系长江流域和重庆市綦江区全域生态安全及稳定。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该湿地公园也面临着水质恶化、土地开发、栖息地破碎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威胁。因此,基于湿地修复原则的生态修复策略对于保护和恢复该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改善重庆市整体生态环境及完善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网络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场地现存问题

2.1现状水系分析

2.1.1水质基本达标,但仍存在污染威胁

002.jpg

通惠河湿地公园规划区部分河岸被改造,造成河流湿地自然性下降,景观破碎化,自身防御功能减退,加上城区部分河段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不合理排放,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通过分析水质监测数据和计算纳污能力,其结果表明通惠河的水质情况呈不稳定状态,在达到Ⅲ类水质的前提下,现状污染物排放后纳污空间有限,一旦出现新的污染源或其他河段来水导致水质变差,则很难保证达到Ⅲ类水质管控目标,水体被污染的风险程度较高(表1所示)。

监测位置 监测日期 取样点 水温(℃) pH 浊度(NTU) 溶解氧(mg/L) 高锰酸盐指数(mg/L) 化学需氧量(mg/L) 五日生化需氧量(mg/L) 氮氧(mg/L) 总磷(mg/L)
三岔河水库 2021/4/19 平均值 20.3 8.0 12.0 8.94 2.2 8 1.0 0.18 0.02
2021/7/19 平均值 26.1 7.9 30.3 8.678 2.2 8 1.3 0.19 0.02
鱼拦咀水库 2021/4/19 平均值 20.5 7.9 10.3 8.21 2.2 10 1.8 0.21 0.04
2021/7/19 平均值 26.9 7.9 10.6 8.12 2.4 10 1.4 0.19 0.05
江湾公园 2021/4/19 平均值 19.9 8.0 55.7 7.83 2.8 14 2.7 0.487 0.17
2021/7/19 平均值 26.3 8.2 90.4 7.76 3.2 14 2.8 0.435 0.22

表1 2021年通惠河国家湿地公园水质检测表

2.1.2水土流失严重,河道裸露干涸

通惠河湿地公园范围内部分河道被截污管道侵占,河道两岸被建筑用地挤占,严重降低了河流的环境承载力。且河道河段沿河未作堤防驳岸,虽然竹林植被固土效果较好,但植被较为杂乱单一,未成系统,部分现状河岸受冲刷作用,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加上雨季河道水位抬升后水土保持能力不足,河道季节性水位差较大,因此,旱季河道存在河滩地裸露、底泥外露、水土流失等问题(图1所示)。

003.jpg

004.jpg

2.2现状植被分析

2.2.1人为干扰严重,原始植被破坏殆尽

通惠河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有效规划,且频繁的社会经济活动破坏了树龄长、树形好的柏木、刺桐以及慈竹等原生植被的栖息地环境,导致原生植被大面积锐减。

2.2.2入侵植物分布范围大,危险程度高

据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发现,通惠河湿地公园内分布有入侵植物10种,隶属于6科,10属。分别是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Mart.)Griseb.)、土荆芥(ysphaniaambrosioides(L.)MosyakinetClemants)、落葵薯(Anrederacordifolia(Tenore)Steenis.)、一年蓬(Erigeronannuus)、钻叶紫菀(AstersubulatusMichx)、鬼针草(BidenspilosaL.)、小蓬草(ErigeroncanadensisL.)、野燕麦(Avenafatua)、垂序商陆(Phytolaccaamericana)、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L.)。结合其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受居民生活生产活动影响,空心莲子草和土荆芥分布范围较大,危险程度中度,一年蓬、野燕麦和垂序商陆危险程度相对较轻,分布范围相对较小。总的来看,入侵植物带来的生态威胁仍不容忽视(表2所示)。



编号 中文名 原产地 分布位置 首次出现位置 入侵方式 危险程度
1 空心莲子草 巴西 三角镇、鱼拦咀、三岔河、兰花基地、江湾公园附近均有发现 106.71646219°E, 29.04477897°N 人类活动 2
2 土荆芥 美洲热带 三角镇、鱼拦咀、兰花基地、江湾公园附近均有分布 106.71637039°E, 29.04478827°N 人类活动 2
3 落葵薯 南美热带和亚热带 三角镇、鱼拦咀、三岔河附近均有发现 106.71633309E, 29.04470415N 人类活动 3
4 一年蓬 美洲 三角镇、鱼拦咀、三岔河附近均有发现 106.74093618°E, 29.07975512°N 人类活动 3
5 钻叶紫菀 北美 三角镇、鱼拦咀、三岔河附近均有发现 106.71643058E, 29.044821N 人类活动 3
6 鬼针草 美洲热带 三角镇到鱼拦咀之间 106.72543576E, 29.05209623N 人类活动 3
7 小蓬草 北美洲 三角镇到鱼拦咀之间 106.72548983E, 29.05201649N 人类活动 3
8 野燕麦 南欧地中海地区 鱼拦咀水库周边 106.7393317°E, 29.08847238°N 人类活动 3
9 垂序商陆 北美 三角镇附近 106.71784521°E, 29.04583446°N 人类活动 3
10 藿香蓟 中南美洲 三角镇到鱼拦咀之间 106.72966046E, 29.04898867N 人类活动 3

注:危害程度:1——严重,2——中度,3——轻度。

表2 2021年通惠河国家湿地公园入侵植物及其分布位置表


2.3现状湿地生物分析

鸟类、鱼类群落栖息地萎缩或退化。湿地公园周围的社会经济活动改变了湿地河流水文情况,如种植植被和河道治理等,将直接影响鸟类和鱼类的生存和繁衍,包括居民生活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水、废气和一般生活垃圾等都破坏了鸟类和鱼类等湿地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环境,致使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3/通惠河湿地公园保护及修复策略

3.1城市湿地公园修复的理念与原则

3.1.1系统化原则

在保护和修复城市湿地公园过程中应应建立系统化思维,结合湿地公园地域特点、水文状况对湿地公园生态进行历史与现状考察,并通过系统分析,逐步保护和修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恢复湿地公园水系自然环境,控制水质变化幅度;(2)恢复原生动植物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3)恢复湿地公园景观,充分发挥其自然和人文功能,保持与居民区的和谐共生。

3.1.2保护性原则

在保护和修复城市湿地公园过程中应该坚持生态环境基本不变的原则,避免人工设施破坏各动植物栖息地。同时,不可在湿地公园环境中引入外来物种,避免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此外,城市湿地公园范围由水域和陆域组成,一旦水体环境出现退化,湿地环境将难以维持原貌,发挥生态功能,对湿地物种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整个修复过程中需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将公园建设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确保湿地环境的完备性[2]。

3.1.3协调性原则

在城市湿地公园保护和修复过程中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防止对湿地公园环境造成较大破坏。为了推进该原则的落实,需做好科普教育工作,提高公众保护湿地公园环境的意识,发挥出和谐共生原则的实效性。同时,进行必要的实地宣教、学生研学、生态旅游、生态体验和湿地观鸟等活动,给予公众更多走近和了解湿地公园的机会,使其在湿地公园保护上达成共识[3]。

3.2水质修复策略

3.2.1水质修复

结合通惠河湿地公园自身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采用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建立了安全、稳定、可持续的水环境系统修复措施。首先,利用地形高差,自上游来水的入口处建立梯级陂塘湿地净化系统,引导来水经过多层级、多种类湿地植物的净化后排入河道。其次,于汇水口处设置网状截污措施,对水体进行过滤净化,再排入内部进行补水,提高水质。最后,配置挺水—浮水—沉水植物层级净化水质,并投放鱼类、底栖生物来辅助完成水质的净化(图3所示)。与此同时,河道清障也是恢复水质的关键,采用机械清理河道岸坡堆放垃圾,人工清理堰前垃圾,清除河滩地农作物并栽植多种水生植物清理农田垃圾,以达到净化河道水质,增加河道水域生态多样性的目的。  

程措施 上游入水口—建立梯级陂塘湿地净化系统 005.jpg
河道—排干清淤 006.jpg
生物措施 配置水生植物层级净化水质 007.jpg

图3水质修复系统措施


3.2.2水土保持修复

通惠河湿地公园水土保持设计主要由岸坡整治和水源涵养组成。首先,对沿河污水管网进行梳理改造,栽植植物对管网进行遮挡绿化,并且要沿河进行补充绿化以及修建人行步道,并配套修建部分生态驳岸,减少水土流失。其次,在湿地公园河岸两侧的中空地和较稀疏林地或者灌木林地进行新造或者补植,建设水源涵养林。利用水源涵养林凋落物层吸水能力和透水性强的功能来减缓降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击、阻滞和分散作用,减缓及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的下渗,并能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净化,也起到一定护岸的作用,从源头上提高湿地公园水土保持能力(图3所示)。

岸坡整治                                                      斜坡式(镇脚+护坡) 008.jpg
复合式(格宾挡墙+护坡                                                    +道路+护坡) 009.jpg
水源涵养林 栽植中山杉等水源涵养植物 010.jpg

图4水土保持系统修复措施


3.3植被修复策略

3.3.1原生植被修复

修复植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针对陆生植被可在原来空地补植一些植物,引进一些乡土树种,增加原生植物多样性;二是针对水生植被,则根据不同水岸的条件和需求,以为多种鸟类、爬行类、昆虫类提供适宜的栖息地环境和为目标,搭配种植水蓼、眼子菜和莎草等原生水生植被。

3.3.2入侵植被防治

在通惠河湿地公园内设置外来物种检疫关卡,从根源上防止外来植物的入侵,如若发生入侵植物,应立即报告湿地公园主管部门,采取人工防治、机械或物理防除、生物防治等综合治理方法,进一步达到控制入侵生物扩散的目的。

3.4生物群落修复策略

3.4.1鸟类栖息地构建

011.jpg

鸟类中的不同物种对栖息地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根据通惠河湿地公园中的鸟类生活方式特征,可以通过以下3个手段来修复鸟类栖息地:一是构划分鸟类保育区,以确保筑巢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二是构建鸟类生物的生态驳岸,结合乡土村种,可选择柏木林、慈竹林等作为主干树种,选择水蓼和莎草等水生植物进行搭配;同时,将植物群边缘区域群落复杂化,以提高鸟类生物多样性。

3.4.2鱼类种群栖息地构建

013.jpg

014.jpg

鱼类种群栖息地为水域以及水陆过渡区域,在前文水系水质修复基础上,其修复措施还需通过以下两点展开:一是建立鱼类种群的生态驳岸,合理选址为距离主园路5-10m以上,边坡比在1:8—1:10范围内的浅滩区;二是种植水生植物为鱼类种群提供隐蔽场所和食物来源。

3.5基于3S技术建立湿地生态监测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持续的监测与管理是确保城市湿地公园长期生态功能的关键。通惠河湿地公园配备了4套生态定位监测设备和3套水质监测设备,设置了科研监测中心、环境监测站、湿地监测站、鸟类监测站、水质检测点、气象监测站和动物救助站各1处,建立了一体化湿地公园生态监测信息系统。通过定期监测湿地物种多样性、水质、水量、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指标,每隔7d生成1次湿地公园生态数据,直观评估了修复策略的有效性,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为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决策制定提供好了重要的科学数据和信息,为湿地公园修复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4/总结

通惠河湿地公园作为功能复合的城市湿地公园,虽然拥有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和较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但由于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湿地公园水体的污染和生境的退化,进而直接削减了湿地公园涵养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调节能力,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系统化开展湿地水系水质修复、生物栖息地修复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等多种措施,可提升重庆市水环境质量,提高长江生态环境价值,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也可为其他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宇航.湿地洪泛区植物群落格局与土壤环境的关联性研究[D].西南大学,2022.

[2]刘晓飞.浅议太和县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修复措施[J].南方农业,2023,17(4):231-233,257.

[3]吴玲玲.湿地公园建设中的保护与修复措施[J].南方农业,2022,16(12):207-210.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机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