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及发展探究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物质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转变。园林审美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品质的重要表征,它作为一种艺术追求,需要求广大民众对园林知识广泛摄取和探索,也向广大园林工作者的科普工作提出了全新的问题。而园林科普工作作为政府向公众提供园林专业知识的公益性服务,是实现园林科技与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它通过互动、科普、展示等手段,普及自然生态知识,引导公众热爱大自然,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
目前,随着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园林科普已向服务精准、资源完备、特色多元、场馆专业、模式多样、智慧科技等方向发展,专业性、科技感越来越强。在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种科谱“过渡展示”的现象,表现在形式复杂令人应接不暇、高端展示带来成本不菲、城乡差距造成发展失衡、都市集中造成民众不便、东西格局存在资源不均等。由于园林科普是面对公众提供服务的,是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一般民众而言,由于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心理需求高低不一、位置处境层次不等,往往会对专业的、科学的东西会望而却步;对于专业性、科学性强的园林科普,要求受众的知识、需求、境地都很高,导致受众面窄、受众量小。就“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两极分化而言,已不太适应我国新时代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的宏伟要求。
其实,园林科谱工作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现象是十分喜人的形势,问题在于如何把握形势的程度。“过度展示”是随心恣意的丰富,也会衍生负面的影响。面对园林科普发展的挑战,最关键的是要站在全民视角认识其定位,要全面认识作为普通的民众其实际的需求是什么,而如果一味高端、过度、过多的结果也就越小众,会适得其反。202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所以园林科普应在形式简单、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开辟一条平民化路线,融入公众日常生活,让全民学习、参与、创新园林,促进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
1/园林科普平民化及其意义
园林科普是指利用传媒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园林知识、推广园林技术、开展普及活动。平民化是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实际,具有普通而大众、世俗且通俗化的生存发展权利。园林科普平民化是指要立足于生活实际,采取便捷有效的方式,让园林知识、技术面向普通大众传播,使其传承、创新和发展。
园林科普是社会教育的一种,具有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其工作方式必然是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需要不失时机地向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渗透。而平民化的社会活动才是园林科普最广大、最肥沃的基壤,所以,发展园林科普平民化才是园林科普的根基,才能提高公众对园林科技的认知和理解,进而更好地发展本门学科,为科教兴国服务。
2/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及发展应用
2.1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的基本需求
2.1.1广泛的社会参与。2022年发布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指出,企业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加大科普投入。不少企业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逐渐形成科普“品牌联盟”,“组团”做科普。园林科普要以政府为主导的服务工作,在财政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走平民化路线模式,通过引导和推动,以少量的资金撬动社会资源开展市场化科普服务,对科普企业主体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科普事业、创建科普设施,鼓励科研机构、院校开展科教事业。
2.1.2深化的群众意识。平民化路线的园林科普就是园林知识面向民众普及。要亲民、接地气,所以越简单、越通俗、越美好、越相关,才能让更多的人从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的心理历程形成对园林美的感受,才能越来越对美好生活产生向往,从而去改造园林景观,探索园林科技,为国家未来科学的发展奠定源源不断的人才基础。如亲子互动活动就是为储备人才而服务的活动。园林科普走群众化,走平民路线,对园林工作问题问计于民,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精神,吸收建议、制定决策、解决问题、取得成效,将群众利益作为园林科普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1.3持续的行业形态。园林科普是我国科教事业不可或缺的一翼,园林科普知识需要较强的行业业态作支撑,虽然也作出了不少的成绩,但向平民化更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平民化路线的园林科普实施简单,组织容易,更利于推广。
2.1.4节省的经济成本。与较高投入的园林科普活动植物园、专类园、科普馆等不同,平民化路线的园林科普需要的经济成本投入较低,只需要一些橱窗、展板、标牌等基础设施或设备,就可以承载普及功能。特别比较适用于区县、街道、社区等在短投入、小投入下,能见长效、见实效,确保质优价廉、功能第一。
2.1.5通俗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可以广泛涉及古建、园林、生态、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平民化路线的园林科普要通俗易懂,富有艺术感染力和亲和力,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在普及中学习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艺术、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能有所获,深受启迪,倍受鼓舞。如在偏远城市的小花市、小花园、小景区设置一些浅显有趣的园林知识普及,会带动一定数量的园林爱好者。
2.1.6简约的展示手段。园林科普展示形式多样,是直接面对民众及接受传播人群的。针对平民化路线的展示服务只需简约易行,能将园林知识有效普及到民众就行,要让人感受到接触自然的乐趣,要起到简约而不简单的作用。比如贴牌、挂牌、吊牌、相关知识类展板虽然传统,但其存在也有其价值。
2.1.7方便的展示场地。平民化路线的展示可以就地取景,可以是大街小巷,也可以是山间林地,可以是一棵树,也可以是一片草,方便挖掘和展示地方气息、自然气息、社会气息和人文气息。不需要强大的产业供给作支撑,只要方便民众即可。
2.1.8和谐的人性理念。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的人性不仅在于美观,更要方便实用。处理好“看”与“用”的关系问题才能和谐,才能发展。当然,和谐的人性理念同时包含着身与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有七情六欲,人有彼此不同,人有处身环境,在社会关系面前,人性的压抑、扭曲、失衡等困扰呼唤作和谐的调剂。所以,在实施平民化路线时站在人的不同角度去思考他们的需求,人性化就不再是一纸空文,和谐才会更全面,生活才会更美好。
2.2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的发展出路
未来,要实现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的推进和发展,必须让其在相关园林实践中不断“破圈”,在大科普发展格局和全民科学素质的广泛提高前提下,支撑高水平园林科技自立自强,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2.2.1推动地方科普新立法。在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下,大科普发展格局的顶层设计相继出台。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2022年8月,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面对当前的时代之变、人民之需,科普现代化要求摒弃葫芦依样和惯性思维,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实现全面提升创新。其中,也不排除平民化路线的需求。在推动地方科普立法时,要体现时代性、实用性、实效性,贴合本地区发展需要。对于园林科普要对平民化大氛围予以肯定,明确资金投入、设施建设、工作环境、职能职责等,切实推动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在法治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上迈进,对全民园林工作的提升具有奠基性的现实意义。
2.2.2建立科普工作新格局。在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大科普工作格局下,明确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是根本方面,不论是财政资金的引导,还是社会资源的引入,都要大比例为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服务。面对城乡科普差距,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团结力量攻坚“城乡壁垒”,扩大园林科普在偏远贫困地区的影响,融合园林、园艺、林业和中医药业的共同发展。
2.2.3促进教育体制新改革。园林科普教育资源下沉非常重要的受众人群是广大的中小学生,所以,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助力“双减”落实、落地,建立完善科普育人机制,推动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的发展。
2.2.4探索持续发展新出路。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持续经营模式,以保障长期发展。首先,面向全民开放。园林科普要摈弃一贯售票收费的“高冷”“严肃”的关门闭客老套路形象,园林科普要以亲民化路线快速“破圈”,走亲民路线,敞开大门,用心服务才是新出路。其次,引导社会参与。园林科普是一种公益事业,其发展需要多方融资,包括捐赠、慈善基金会、基金会资助、社区募捐等。总体说,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目标,选择最合适的融资方式,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其三,开发科普产品。开发与园林科普主题相关的科普产品,如书籍、杂志、报纸、纪念品、书册、邮票、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电影、网络内容、移动应用等,补充经费不足。其四,加强科教合作。与院校、企业等合作,举办园林科普活动、技术培训。其五,推进多元融合。特别是推进科教文旅融合。其五,增强科普要件。加强科普场馆、建筑面积、科普画廊、科普大篷车等硬件设施设备和科普图书、科普APP等软件建设。
2.2.5构建科普工作新体系。首先,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亟待加强。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为182万人。与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规划相比,还存在较大人才缺口,尚难满足科普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园林科普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园林科普须搭建一套上层有指挥、中间有带动、一线有躬耕的人才队伍体系。特别是冲在前线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对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的出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次,职称激励机制方面有待健全。健全完善一套园林科普技术职级晋升、薪资挂钩、考评结合、继续教育的制度机制和评价标准,发挥园林科普专业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其三,专业技术素质方面有待提高。“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了有力支撑。园林专业知识教育、科普培训活动也成就了越来越多的科普人员素质的提高,带动了更多园林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园林科普事业。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任务的持续发展离不了高素质队伍的支撑。总之,要逐渐加大顶层设计力度,统筹协作、分工配合、互补互进,尤其中小学生作为未来公民,是提升园林科学认知的重点人群,要重点教育。鼓励以园林科普基层为起点,让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发展有组织、有体系、有节奏的推进。
2.2.6推广科普应用新技术。园林科普工作者需要不断跟进新技术发展,利用现代科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衍生小程序、二维码等将传统的科普方式与新技术相结合,服务于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以数字化手段“破”科普资源配置不均之题。比如,利用新媒体平台建设权威、科学的线上科普资源库。提高园林科普知识传播的时效性、体验感、互动性等。如形色识花、识花君的推广运用,人人可得,简捷方便;如沉浸式影院借助了先进的影像技术,呈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园林植物世界,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如触摸互动屏提供了触摸屏幕供观众了解各类园林植物的特点、生活习性等,增加参与度;如虚拟现实体验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森林中,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2.7借助数据分析新应用。大数据时代,园林科普工作者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相关园林数据挖掘和分析,通过人口统计学、用户行为分析、行业发展分析等手段,了解园林受众群体的需求和偏好,为园林科普工作提供指导与支持,让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在大科普发展中蹚出一条新出路。
2.2.8采用多元传播新手段。园林科普工作者需要采用多种传播手段,包括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让科普内容在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实施中更广泛地传播,提高传播效果。
2.2.9加强四维联动新融合。“学讲研用”四维联动贯穿园林科普全过程。“学”为认知,是“理论输入”;“讲”为传授,是“理念输出”;“研”是探究,是创新突破;“用”是实践,是成效转化。园林科普最基础的工作是“学”和“讲”,这个过程中一些优秀的传统方法还得继续发扬,比如在社会教育和公众参与方面,要积极传承和提高学校教育活动、社区活动、主题讲座等方面功能。园林科普不仅要“学”“讲”并用,还需要加强与园林科研院所、院校等合作与联动,围绕园林中相关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保护、环保知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园林科普内容、园林科研产品。推进科研教育与实践应用一体化发展,让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聚沙成塔、砺沙成珠,见成效,结硕果。
2.2.10拓宽多方合作新视野。园林科普需要拥有宽广的视野。积极开展各方合作,提高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行业影响力和地位,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园林科普品牌,让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被认可、被接受。
3/结论
园林科普平民化是面向广大公众服务的,所以说,不需要有划时代的影响和惊世骇俗的效果,只要舒适宜人美好适用就很不错,平民化是多数民众对园林知识科普的要求。园林科普平民化是时代的产物,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有了美好生活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势孕育了园林科普平民化的基础,基于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的基本需求,理性探索园林科普平民化路线的发展途径,让园林知识“飞入常百姓家”,将会促进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也会带动其他各方面事业的飞速发展,助力科教兴国战略。
参考文献:
[1]王欣,王洪涛.科普类有声产品出版运营创新研究[J].[1]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
[2]无.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J].[1]国务院,2021.
[3]刘波.以气象科普能力提升助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J].[1]不详,2022.
[4]无.《“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绘蓝图指方向[J].[1]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2022.
[5]张烨.延安《解放日报》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延安大学,2018.
[6]杨珊珊.民国时期《大众卫生》科普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主办: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承办:重庆立意园林咨询有限公司
- 学会电话:023-63671842 023-63673738网站电话:023-63892447 QQ:944865067
- 地址:重庆菜袁路205号园林服务中心3楼(园林技校旁边)
- 渝ICP备11002947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