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漩门湾湿地水鸟栖息地修复项目入选浙江省第一批湿地生态修复优秀案例名单
日前,全省第一批湿地生态修复案例正式公布,玉环漩门湾湿地水鸟栖息地修复案例入选其中。
水鸟栖息地的修复应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然而,漩门湾湿地公园因原是围垦区,经过多年的水位受人工调节导致漩门湾湿地公园水位常年保持不变,使原有湿地常年缺水及植物生长,产生湿地陆地化的退化现象。因此,需通过适当的人工干预修复湿地生境,并根据不同水鸟特性、分区域和高程分区筑塘进行修复和保护。
一、科学指导,专业设计。
根据湿地公园多年的生物本底调查数据,委托专家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修复规划指导方案,并由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施工设计,明确提水泵站、排水管道布点、塘坝高宽、区域水深等技术标准。
二、统一规划,分区实施。
对退化湿地区域进行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按照年度资金筹集规模,分年度分区块推进修复。修复区内鸟类监测设施、河岸防护、河道疏浚、水生植物种植等项目一并纳入规划。
三、一次建设,持续管护。
对已修复的栖息地进行持续管护,每年人工干预利用泵房提高栖息地内的水位和降低水位,仿自然界的丰水期和枯水期调控水位,达到非越冬期抑制杂草生长、维持光滩面积,越冬期裸露光滩浅滩,恢复自然湿地状态,为水鸟提供适宜的觅食地。
四、利用地形,减少投资。
充分利用湖泊作为深水区,规划多塘毗连的修复区,实现多塘水位整体调节,节约投资。
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也是我国候鸟迁徙路线的东线,是大量候鸟停歇的重要驿站和重要越冬区。湿地修复以来,鸟类数量成倍增加。2024年,湿地公园鸟类种类达到310余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珍稀濒危种从零增加到12种,国家Ⅱ级保护种达到54种。珍稀鸟类如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等在湿地内驻留繁殖,2024年首次记录到全球易危物种“棕颈鸭”,为浙江省鸟类新记录。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主办: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承办:重庆立意园林咨询有限公司
- 学会电话:(023)68801472 63673736 63673738 63892447QQ:944865067
- 地址:重庆菜袁路205号世纪花城A栋3楼
- 渝ICP备11002947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