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园林 >> 正文

基于网络语义文本分析的重庆市南山植物园旅游感知行为特征探讨

作者: 韩文衡,陈艳,王燕 时间:2024-10-29 阅读次数:1213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重要区别在于信息传播速度的快速性和信息反馈的互动性[1]。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式信息传媒,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自己的或分享他人的旅游体验感受,形成的网络文本可以真实清晰地表达旅游者的情感态度和感知评价,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旅游数字足迹,为旅游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便利的路径。已有研究者通过对国内森林公园、旅游城市和赏花圣地等旅游地的网络文本为分析素材,从旅游特征、旅游动机和体验感知方面研究了旅游地形象感知和游客行为特征[2-4]。

对于既满足着市民近郊游憩休闲功能,又承载着科研科普体系,并具有深厚人文历史景观的现代植物园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植物景观营造和植物功能的挖掘等方面[5-7],而从游客角度出发,研究植物园的旅游形象感知成果近几年才略有出现[8,9]。因此,本研究选取重庆市南山植物园为对象,依据旅游网络文本对其旅游形象和旅游行为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旅游者旅游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多功能型现代植物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1/研究地概况

重庆市南山植物园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植物园内荟萃了中外名贵花卉1000余种,是海棠、桂花、樱花、梅花、茶花、杜鹃、兰花等名优花卉的最大集植地,一年四季皆有花色花香。其也是重庆市民传统踏春赏花,消暑纳凉的好去处,素有“山城肺叶”、“山城花冠”等美誉。200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重庆市十佳旅游景区,并被市旅游局纳入“重庆魅力一日游”的主要景点。

2/研究方法

国内有关旅游网络评论的网站众多,根据有关南山植物园信息量的大小及网站知名程度,结合内容分析法选取了大众点评、美团、去哪儿、携程旅行和同程旅行五大旅游门户网站的数据为研究基础,以“重庆市南山植物园”为关键词,收集从2015.01-2024.05十年使用者评价时间和评价内容为原始数据。

本研究运用由武汉大学研发的ROST内容挖掘软件对文本信息进行挖掘,提取高频词进行量化分析和归纳整理。为了保证样本分析的精准性和客观性,优先选择要素齐全的文本并去除文本中的干扰信息,如:1.删除无关信息:如删除表情符号和空行等,评论自带而游客无实评论的文本,如“‘兰园’‘盆景园’‘…才知道积分的重要’等;2.运用文本替换与增补中的“批量词群替换”选项,将同义词进行替换统一;3.建立分词自定义词表,如“一棵树”“大金鹰”“樱花大道”等,尽可能降低软件分词不明带来的干扰。最终收集了13586条约76万余字的网络文本进行发掘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析高频特征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及相互关系,借助Netdraw工具将高频特征词在游客评论文本中两两共同出现的次数进行语义网络图绘制,以距离的远近作为判断两两节点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距离中心节点距离越近则表示与中心节点联系越紧密,相关性越大,反之则相关性越小,从而直观反映出游客对植物园关注的节点及节点间的相互关系。

3/结果与分析

3.1游客年度出行信息分析

013.jpg

由图1可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众自我表达意愿的提升,南山植物园的游客评论数从2015-2016年出现了剧增,至2019年出现峰顶;2020-2022年虽受疫情影响,但环境优美的近郊游反而成为游客的首选目的地;2023-至今游客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但不限于以下3点:1.疫情结束后,更多游客选择远游。而对外地游客而言,植物园不列为必游景点;2.乡村旅游和文旅项目的蓬勃发展,让近郊游有更多的选择性;3.消费主要群体已从“60后”“70后”转变为“80后”“90后”,植物园观赏模式可能不符合后者消费需求。 

3.2游客月出行信息分析

014.jpg

由图2可知,游客2-4月出游的人最多,年度占比48.75%。该月份重庆气候宜人,百花盛开,重庆游客喜欢踏春赏花,再就是该植物园在这几月不但有70余个品种的樱花陆续绽放,且有郁金香展和各种特色科普和人文活动,使得客流量占比全年近一半。5-9月高温天气的持续,游客量较少。10月气候转凉,秋季花卉也陆续开放,形成了人流量的回暖。11月至二年1月温度的持续下降,植物园迎来了阴雨连绵的多雾天气,游客量也持续走低。 

3.3游客感知内容分析

排名 高频特征词 排名 高频特征词 排名 高频特征词 排名 高频特征词
1 温室(4344) 26 环境(768) 51 花花草草(314) 76 收费(223)
2 樱花(3316) 27 朋友(745) 52 爬山(310) 77 花谢(221)
3 植物(2977) 28 风景(634) 53 好玩(308) 78 停车场(220)
4 门票(1597) 29 小时(613) 54 打车(303) 79 逛逛(403)
5 空气清新(1398) 30 公交车(715) 55 不值(299) 80 人多(210)
6 植物丰富(1339) 31 游玩(512) 56 樱花大道(272) 81 美丽(208)
7 很好(1325) 32 园区(504) 57 不多(271) 82 服务(207)
8 漂亮(1294) 33 公交(502) 58 体验(269) 83 阳光(204)
9 拍照(1199) 34 停车(480) 59 花期(266) 84 特色(203)
10 方便(1165) 35 堵车(466) 60 划算(253) 85 冬天(203)
11 值得(1110) 36 打卡(434) 61 排队(251) 86 大金鹰(202)
12 郁金香(1103) 37 热带植物(430) 62 人员(249) 87 观赏(202)
13 建议(1057) 38 一棵树(424) 63 花花(249) 88 正好(201)
14 天气(1040) 39 山茶花(421) 64 开放(248) 89 可惜(200)
15 适合(1037) 40 便宜(415) 65 太阳(246) 90 梅花(199)
16 仙人掌(1022) 41 开车(388) 66 位置(243) 91 大门(199)
17 交通(948) 42 景色(387) 67 免费(241) 92 舒服(190)
18 中心园区(926) 43 看花(381) 68 游客(238) 93 旅游(190)
19 周末(919) 44 家人(356) 69 桃花(238) 94 颜色(182)
20 孩子(897) 45 开心(348) 70 心情(236) 95 态度(182)
21 季节(883) 46 网上(341) 71 好去处(236) 96 南坪(180)
22 公园(871) 47 老年人(321) 72 下雨(235) 97 花卉(179)
23 时间(822) 48 下次(320) 73 票价(232) 98 盆景园(179)
24 好看(805) 49 取票(319) 74 下午(226) 99 失望(173)
25 春天(801) 50 盛开(315) 75 购票(226) 100 泉水鸡(173)

样本经预处理后导入ROSTCM6软件中,提取排列前100名的高频特征词(表1)。高频特征词中名词主要表现在植物名称、季节时节和园区景观等方面,动词主要描述游园过程,形容词则体现游客的情感态度。

3.3.1出游动机

“空气清新”“植物丰富”“拍照”“打卡”“看花”“爬山”是与游客出游动机相关的高频词汇。“空气清新”和“植物丰富”分别从静态角度表现游客的出游动机;“拍照”“打卡”是游客对游园经历记录和分享的一种方式;“看花”“爬山”则反映出大众对接触自然的强烈需求。(表1)

3.3.2兴趣偏好

赏花是游客较为突出的旅游行为特征。高频花卉词汇有“樱花”“郁金香”“仙人掌”“热带植物”“山茶花”“桃花”等。樱花一直是南山植物园最吸引游客的特色景观,植物园通过对樱花品种的收集,花期可从春节结束持续到4月上旬。郁金香从2015开始以布展形式呈现给广大游客,每年其布展形式的创新、与樱花的相互辉映给大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显然已成为植物园新的景观亮点。最高词频的温室,不但得益于建筑的奇特,里面展示的“热度植物”和“仙人掌”也是游客热门的话题。

重庆市花“山茶花”、具有悠久人文历史的“梅花”及八大盆景流派之一的川渝盆景在本次研究中出现频率较低,分别在38、89及91位中;花中君子“兰花”更在孙山外。

3.3.3时节气候

“天气”“周末”“季节”“春天”和“花期”“下雨”等高频词汇,反映出游客游园体验受天气状况、大众作息时间以及植物自然属性的影响。因此气候适宜,延长花期、增加雨天可观性等因素可大幅提高游客游园体验的满意度。

3.3.4交通服务

“公交”“方便”“交通”“开车”“停车”“堵车”等与交通服务相关的高频特征词汇表明多样的交通方式、足够容量的停车场、合理有效的交通指导也是游客关注的方面。

3.4语义网络分析

015.jpg

利用ROST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功能,启用NetDraw生成语义网络分析(图3)。从图3可发现,“植物”“温室”“樱花”“郁金香”和“拍照”处于核心位置,表明游客对观花植物的关注度最高,同时对特色景点“温室”的兴趣度高。“拍照”可证明该植物园是人气极佳的拍照胜地。处于次核心位置的有“天气”“季节”,表明出游天气和出游方式两个因素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较大,与图2月平均客流占比分析一致,“门票”表明游客对于植物园售票服务关注度较高。外围发散的词汇是对核心及次核心词汇的延展。 

3.5游客情感评价分析

在游客对南山植物园感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ROSTCM6软件中的“情感分析”功能分析游客对植物园的情感情绪。

情感类型 程度分段 合计
一般 中度 高度
积极情绪 3288条 2368条 2909条 8565条
(24.11%) (17.36%) (21.33%) (62.80%)
消极情绪 1320条 389条 199条 4993条
(9.68%) (2.85%) (1.46%) (36.61%)
 中性情绪 81条 81条
(不分程度) (0.59%)

分析结果表明(表2),游客的体验情感偏向积极.反映正面情绪评价的“空气清新”“漂亮”“值得”和“开心”等高频词汇表明游客体验后有较高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表征负面情绪的“不值”“失望”和“堵车”等高频词汇,反映出设施不齐全、管理混乱、交通拥堵等问题,导致游客出现负面评价。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游客的出行主要集中在2-4月和10月,形成两个出行高峰期;游客以亲子家庭为主要结伴方式,并且亲近自然,赏花和拍照打卡是主要的出行动机;游客观赏的主要偏好是花卉植物景观,而且多为繁花的植物类型和造型奇特的植物类型;游客对一棵树和大金鹰等眺望城市的景观平台兴趣度高;游客的体验情感偏向积极,但消极情感的占比也较大。

4.2建议

4.2.1挖掘多元文化内涵,凝练园区主题特色

1.南山植物园不仅是植物种质资源的迁地保护地,还是大禹神话传说、道家文化、民国历史等多种文学语码的场地,应立足于“旧记忆,新创意”的手法,用当年年轻人流行的网络语码重新挖掘传统,唤起南山植物园独有的文化记忆;2.金秋赏菊品桂是重庆一代人的记忆,可利用菊展、桂花展,结合科研科普及创意文化活动凝练出植物园特色秋季主题展;3.南山植物园现为一日游,游客粘合度较差,可利用特色山地地形和多雾环境打造“萤火虫山谷”、“夜游研学”、“夜景露营”等活动和场所吸引更多时段的游客参观体验。

4.2.2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管理质量

1.针对“园区面积较大,游览路线茫然”的问题,植物园管理方应不断完善全园的解说标识系统;2.推出对不同季节的主题游览线路,引导游客有序游览;3.对于游客反映游园内无餐饮问题,建议园内餐厅推出不同价位的餐饮品种,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同时可以用园内特色植物出创意菜品,形成餐饮的特色卖点;4.游园对象多以亲子家庭和学生为主,管理方要增加更多的亲子体验活动和游乐设施设备,同时增加更多的植物解说标识牌或二维码,完善植物科普学习体系;5.研究发现游客游园时间多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而周一至周五的客流量小,管理方应考虑多开发一些针对中小学生的科普认知实践活动等,增加工作日的客流量,让南山植物园的种质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参考文献:

[1]王佳果,王尧.基于NVivo软件的互联网旅游文本的质性研究--以贵州黔东南肇兴的旅游者文本为例[J].旅游论坛,2009(2):30-34.

[2]伍蕾,陈海蓉,谢如冰.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游客行为研究--以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经济论坛,2018(6):59-65.

[3]黄平芳,周怡心.基于网络游记的旅游者赏花行为特征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4):65-70.

[4]蔡溢,杨洋,殷红梅.基于ROST文本挖掘软件的贵阳市城市旅游品牌受众感知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01):126-134.

[5]韩文衡.基于观赏价值的重庆梅花品种资源综合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07):133-137.

[6]郑浴,王琨,张艳丽,杨晓红,鞠学勇,何炜.重庆南山夏季主要生态因子动态及川山茶叶片耐热反应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10):68-74.

[7]龙春林,马克平.新时期植物园的机遇和挑战[J].生物多样性,2017,25(9):915-916.

[8]孟玮,张建国,张瑞.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宁波植物园旅游形象感知与游客行为特征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6(1):106-114.

[9]翟宇佳,贡若玉,陈静,霍钧资,张欣.基于网络文本数据的上海辰山植物园及月季园游客感知分析[J].园林.2023,40(09):21-28.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机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