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现身瓯海
作者:
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瓯海分局
时间:2024-11-7
阅读次数:667
随着瓯海区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近日,红外监测相机数据采集成功纪录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的影像资料。这是瓯海地区首次记录到这种野生动物的野外活动影像。
中华穿山甲(
Manispentadactyla)
是鳞甲目鲮鲤科哺乳动物,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穿山甲。然而,由于受到人为干扰,加上其栖息地不断丧失和遭到破坏,中华穿山甲已成为我国受威胁最严重的物种之一。它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物种,同时被纳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价值。
中华穿山甲体型狭长,全身布满鳞甲,四肢粗短,尾巴扁平且长,背面微微隆起。其头部呈圆锥状,眼睛小,吻尖较长,没有牙齿,但舌头灵活发达,耳部不发达。足有5趾,且有强爪,前足爪长,尤其是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则较短小。全身鳞甲如瓦状,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与体轴平行,鳞片呈棕褐色,鳞片之间夹杂着硬毛。它能栖息于多种生境,像热带森林、针叶林、阔叶林、竹林、草地和农田地区等都有它们的踪迹。
近年来,瓯海区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连续7年开展美丽瓯海全域行动,积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次瓯海发现野生中华穿山甲活动,得益于当地对生态环境的有力保护、对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对当地民众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此次,除发现野生中华穿山甲外,还发现了豹猫、毛冠鹿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这为温州市物种多样性现状评估与动态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信息,也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机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主办: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承办:重庆立意园林咨询有限公司
- 学会电话:(023)68801472 63673736 63673738 63892447QQ:944865067
- 地址:重庆菜袁路205号世纪花城A栋3楼
- 渝ICP备11002947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