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古道焕发新生机
“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
古道,是古时人们往来各地、通商、通婚的主要通道。它们往往狭窄逼仄,古人们却从这些蜿蜒曲折的小道出发,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出了军事、贸易、文化交流的康庄大道。时过境迁,古道原有的功能逐步弱化,但古道幽幽,青山依旧,寄存于青山碧水间的故事,附着于石板上的兴衰荣辱,总是吸引着无数人用脚步去叩响,用心去聆听。
01寻古道的人
1993年出生的长兴小伙王云峰,是文学和运动热爱者。2016年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后,闲暇时总喜欢纵情家乡的山水人文。因热衷文史,爱上爬古道的他不满足于体力上的获得感,总是不自觉地探寻起古道背后的故事与文化。
机缘巧合之下,他遇到了长兴县文史爱好者李士杰老师,两人一拍即合。在李士杰原有研究的基础上,两人邀约众多文史爱好者一起,走遍长兴的大小山林,从一幢古宅、一处遗址、一块古砖、一个瓷片中,用心感受当年的艰辛,聆听古人的对话。
他们将县域内所有古道走了几遍。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局组织他们编撰了《长兴古道》一书,是目前县内唯一一本研究古道的专著。
“可查阅、可参考的资料太少了。”这是王云峰和李士杰一起著书时最难的。所幸有众多文史爱好者的助力,长期致力于古文字、文物和地方文史研究的盛良君便是其中一员。
一次寻访新川村竹连山古道,在搜寻县志虽有记载但早已损毁的一座庵堂时,众人于荒草之中拾到一片青花瓷残片。盛良君一看便知这是明代弘治年间的“青花露胎火石红鱼纹卧足碗”残片。
后经考证,他们便确定这座庵堂最迟可以追溯到明代弘治年间。不久,他们又辨别出庵堂前方一片七八亩的稻田,是当时的庙产——“禅田”。
在寻访岳飞场古道的时候,他们在山顶两次发现了“韩瓶”(又称“岳瓶”),为当年南宋军队行军打仗的实物,实证岳飞场为宋朝军队的练兵或屯兵场所。
在水口石门山古道,发现了古代石构建,辨认后确定为宋代佛寺灵塔莲花塔座。在寻访古道的过程中,他们还采访了很多耄耋老人,记录下许多当事人珍贵的往事回忆……
通过无数次艰辛跋涉与考证,这些深藏于长兴大山中的古道竟都活了起来,那些饱含风霜、风尘仆仆的,抑或潇洒惬意、恣意江湖的身影,都似在眼前穿梭,下笔也就不难了。
在众多专家、学者的指点下,几年间,王云峰从爱好者成了半个专家。如今在寻访过程中,他也可以大致确定古文物的存在时期,不懂的就回来请教或查阅古籍,慢慢还原当年的历史。
“不希望县志上记载的东西,因城市变迁后,无人知道它们曾经存在过。”历经多年艰辛探索,李士杰、王云峰合著的《长兴古道》于2023年10月出版,并配有潘志强、赵岩等拍摄的大量实拍照片,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02千年贡茶古道
初冬时节,暖阳照在身上。从水口乡金山村出发,离开停车场没走几步,就能看到茶树排成行的步道,前方映入“贡茶古道”几个大字。
小道两侧,白色的茶花还未落尽,一位50岁上下的登山客从山上信步走来。他从宜兴来,花费约莫1小时,到达后先去顾渚村吃饭品茗,稍事歇息后就返回宜兴。
不禁联想,千年前肩挑背扛运茶的旅人是不是也如我们这般交错相遇,互道家常。
再往前走一些,绿木环绕的群山之中,竹木葱郁、满目苍翠。牛羊的叫声和鸡鸣不绝,往前再走几步,便见大片的篱笆围住菜地,小狗欢闹,一幅诗意山水画卷。
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遇到一个古亭,名曰“境会亭”,可供来往旅人歇脚乘凉、躲风避雨。“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童俱绕身。盘上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描写的便是湖州、常州两地刺史在此亭中品茗,两地贡茶互较高下的场景。白居易见之颇有感慨,写下《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
陆羽《茶经》载:“悬脚岭北峰下”为“阳羡茶”产地之一。岭上旧有“境会亭”,唐代时湖州和常州两地官员每年值贡茶采制之时都要在此举行仪式。漫步在幽幽古道上,赏景之余,仿佛也能窥见千百年前的斗茶盛景。
这条贡茶古道,就被认定为唐代以来沟通苏、浙两大著名贡茶产区的重要遗存“茶山路”,称之为“阳羡——顾渚贡茶古道。”1000多年前,阳羡、紫笋贡茶都是经由这条古道送往长安,曲折斑驳的石板小路,记录着历代茶农从这里运送贡茶的足迹。
摩崖石刻,是古道上最具韵味的点缀。
距离贡茶古道起点约一公里,有一处唐代摩崖石刻,是袁高、于頔、杜牧任湖州刺史,监制紫笋茶时分别留下的题刻,至今约有1200多年。
2006年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顾渚贡茶院始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是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场所,也可以说是有史可稽的中国历史上首座茶叶加工工厂。地方官袁高、杜牧、颜真卿等名流都曾督办贡茶,留下许多题记。
除却贡茶古道,广为人知的还有浙北地区最古老的陆羽古道。当年陆羽走过千山万水,最终在此生活40多年,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巨著《茶经》的撰写。石屋清珙禅师在这里留下了“百年日月闲中度,八万尘劳静处消。绿水光中山影转,红炉焰上雪花飘”的清新诗句。
掩藏在壮阔乌石浪中的乌石古道,因附带着不少神秘、浪漫的传说,引无数人去寻幽访古,一探究竟,情景再现心中的各类想象。
还有城山、南周、会师、张岭、王莽岭、碧岩、六八……长兴境内,目前为人所知的古道有四十五条,当然,要算上一些野趣横生不为人知的,就远不止于此了。
它们逶迤于长兴的群山之间,都是古时长兴的生命线,在山陵纵横起伏之中,勾连起长兴的五山一水四分田,诉说着千年来世代穿梭其间的艰辛与跋涉。
行走其上,听历史的余音回响,感受从脚下滋长的宽厚文化,品味它们以新的姿态融入当下人的生活。
为什么一个县城内拥有如此多的古道呢?
作为浙江“北大门”,长兴素有“水陆要冲”“三省门户”之地位。春秋时期,吴越两国间的军事要道经过太湖之滨,吴王阖闾之弟夫概筑“三城三圻”戍守。三国时,由吴国首都建业(今南京)至钱塘(今杭州)的交通要道沿太湖西岸的宜兴、长兴而过。唐朝,由杭州至宣州(今宣城)的甬道使今天的泗安镇成为交通重镇,产自顾渚山区的紫笋贡茶由啄木岭、悬脚岭的贡茶古道快马运送至长安。此后,长兴的古道既成为对外联结起宁(南京)、杭(州)、苏(州)、徽(州)的交通枢纽,又构成了县内山区平原之间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03重生吧,古道!
古道幽幽今犹在,岁月匆匆越千年。如今再访这些古道,仿佛还能见到商人们运送着盐、茶叶、瓷器、山货往返穿梭的身影,蜿蜒逼仄的小路见证着紫笋茶香溢四方、商人们不断破圈发展。
千百年前籍籍无名的“顾渚紫笋”因茶圣陆羽慧眼识茶,成为皇家贡茶,经古道一路送往长安。明清之后,品质未减却风光不再的紫笋茶,经过一代代茶人的接续传承,搭乘新时代快车,继续走向世界。
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前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时,可能难以想象,在1000多年后,紫笋茶的运送之路会如此顺畅。
2021年4月,“紫笋茶王”从大唐贡茶院出发,搭乘高铁列车,带着四溢的茶香,驶向千年古都西安,再现一段“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的现代茶文化之旅。
日前,紫笋茶还获得了阿拉伯王室的青睐。11月28日晚,卡利姆国际茶业合作贡献奖启动典礼在全球闻名的迪拜帆船酒店举行。长兴紫笋茶作为活动指定伴手礼出现,并将长期进驻帆船酒店。
“迪拜的帆船酒店是一个国际化的舞台,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可以了解到长兴的紫笋茶。”长兴大唐贡茶院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瑞炀介绍,在迪拜销售的精品紫笋茶最高价每斤可达10000元,表明中国高端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2022年11月底,包含紫笋茶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幽幽古道,曾在对外交通、物资运输、文化传播上发挥过何等重要的作用已无须赘言。日升月落,聚散离合。历经雄厚苍凉与风雨剥蚀后的古道在全域旅游语境下,焕发了新的生机。各类户外运动和研学游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深入山野,踏上千年前商贾们行走过无数遍的足迹,那些镌刻着社会历史变迁的印记,附着的文化内涵,充满迷思的故事,也不断被唤醒。
山间古道依然穿越于逶迤群山、苍莽林原之中,期待诸君一起来激荡生命动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主办: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承办:重庆立意园林咨询有限公司
- 学会电话:023-63671842 023-63673738网站电话:023-63892447 QQ:944865067
- 地址:重庆菜袁路205号园林服务中心3楼(园林技校旁边)
- 渝ICP备11002947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