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多措并举强化梅雨季节水生植物防控工作
随着申城进入梅雨季节,高温多雨天气导致水生植物加速繁殖。为保障苏州河水域环境质量,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自6月起全面启动苏州河上游水生植物预警监控工作,通过动态监测、科学防控、协同治理等举措,有效遏制水生植物污染扩散。
一是动态监测,精准研判污染趋势。6月6日,市水管处巡查人员在船舶日常巡查中首次在市管水域发现绿萍聚集现象,其中高铁桥水域呈带状分布约1㎡,华漕码头块状分布约2㎡,沙河库区块状分布约4㎡,其扩散趋势对周边水域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此后,市水管处多次开展上游巡查,11日巡查显示绿萍污染范围扩大,G2京沪高速桥至G15沈海高速桥水域污染较为突出;17日绿萍污染强度减弱,但水葫芦污染呈上升趋势,在浅滩、凹档等区域出现块状聚集;24日巡查发现,绿萍污染维持稳定,水葫芦污染面积较前次增加5%,不过总体仍处于可控阈值。
二是强化巡查,构建高效防控体系。市水管处持续优化巡查机制,对北横沥至沪苏交界水域开展3轮专项巡查,累计出动10人次,形成3份数字化巡查报告,为污染溯源和趋势研判提供精准依据。在北横泾至北新泾市管水域区域,实行高频次巡查机制,每周开展10次常态化巡查,累计投入68人次巡查力量,调度33艘次专业打捞船只,确保水生植物污染早发现、早处置。通过巡查数据实时分析,动态优化防控资源配置,显著提升应急响应效率,有效遏制了水生植物的扩散蔓延。
三是系统施策,巩固长效治理成果。市水管处坚持“早发现、快处置”的工作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发现绿萍污染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过专项日报制度和巡查笔记,实现污染动态实时监测预警。监测数据显示,当前水域污染扩散速率同比下降,污染高峰期较往年延迟,整体防控形势平稳可控。
市水管处将持续开展日常巡查和定期的上游水生植物预警监控,完善“常态化巡查+周期性预警”的双重防控体系,深化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健全应急处置预案,提升突发污染应对能力,通过系统化、精准化的防控措施,持续提升苏州河水域环境治理效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主办: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承办:重庆立意园林咨询有限公司
- 学会电话:(023)68801472 63673736 63673738 63892447QQ:944865067
- 地址:重庆菜袁路205号世纪花城A栋3楼
- 渝ICP备11002947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