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园林 >> 正文

浅谈城市公园利用“三微”服务”大民生” ——以重庆市大渡口区为例

作者: 柏静 时间:2025-7-28 阅读次数:347

城市公园‌是指为公众提供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并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绿地。这些公园通常具备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其起源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城市人口激增,居住环境变得拥挤不堪,绿色空间成为工人阶级生活的“刚需”。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是英国利物浦的王子公园,建于1843年,并于1849年向公众开放。

1/城市公园的作用

城市公园不仅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实现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们为城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多元场所。公园具有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休闲游憩、健身娱乐、传承文化、科普教育和应急避难等多种功能。

2/以大渡口为例探索重庆城市公园“微改建”、“微改造”、“微调整”

截止2023年底重庆市大渡口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452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1946公顷,公园绿地面积105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6.63%,建成区绿地率44.93%,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75.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35平方米。(数据出自2023年市建设系统统计年鉴)。

023.jpg

025.jpg

其中公园70个,城市综合公园15个,生态公园6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5个,口袋公园39个,其他公园5个;广场5个(数据出自工作数据)。

近年来,大渡口区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引领,对公园进行景观、文化、功能再造,通过深度挖掘义渡文化、木综厂文化、蔬菜公社文化,融合音乐、体育、亲子、潮流等各类元素,体现人文特质,打造精品景观。完成黄桷记忆坡地公园、浪潮公园(二期)、双林口袋公园等3个口袋公园“微改建”;同时为了给周边老人小孩提供更好的服务,以适老化适儿化改造为抓手,通过新建木质观景平台,修复园内景观亭,新增桌椅,更新植物等多种措施,完成诗情广场、思源公园、义渡公园等3个城市公园“微改造”;同时通过丰富植物层次、调整线性、更换老旧苗木等方式断断续续对15个综合性公园的绿化进行了优化调整,实现了城市公园植物的“微调整”。

027.jpg

029.jpg

3/背景及现状分析

公园建设的大力推进,得益于各级认真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得益于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区通过不断的推进城市绿化建设,现已基本实现建成区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目标。

城市公园管理及维护改造日渐重要,城市公园规划、建设完成后,公园的绿化管护、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和“三微”变的更加重要,不仅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促进社会融合和提升城市形象‌。

024.jpg

026.jpg

4/“微改建”、“微改造”、“微调整”措施

4.1以浪潮公园(二期)为例,通过“微改建”将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桥梓塘的老旧街头绿地变成了大渡口区首个以“滑板场”和“幼儿平衡车”等为主题的复合运动“口袋公园”。主要通过深入调查、分析、针对性进行微改造,具体是将破损道路和长势较差的苗木移除,增加专业泵道赛场、滑板场、跑酷园等运动活动场地,周边设置透水混凝土跑道,种植开花乔灌木,花境组团,美化停车场,等打造休闲化、潮玩化、年轻态、自带能量场的复合运动公园,方便周围约14万居民大量的户外活动需求,直接受益人口约5.8万人。其改造总面积8000㎡,总投资约300万元,于2024年10月启动建设,2024年12月完成建设。

028.jpg

030.jpg

4.2以诗情广场、思源公园、义渡公园等为例,以适老化适儿化改造为抓手,通过“微改造”,将大渡口区三个老公园进行品质提升,主要是增设休息区的座椅、儿童娱乐区的体育设施、建木质观景平台、修补破损路面等基础设施、打造节点花镜等,完成诗情广场、思源公园、义渡公园等3个城市公园的品质提升,以便更好的服务群众。

4.3以大渡口公园为例,从边边角角切入,通过“微调整”提升公园品味,主要是对公园内的绿化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定期补植季节性花卉和常绿植物,调整线性等提升公园的观赏性和生态价值,使城市更美更宜居。

5/发展趋势

未来,城市公园的“微改建”、“微改造”、“微调整”将继续保持较大的增长势头,景观和服务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大家的将共同努力,不断的推动城市公园建设管理的持续发展,使其成为城市宜居品质的重要体现。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机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二维码

会员之家

学会简介 组织机构 团体入会 个人入会